词典

撺掇的意思

cuān duo

撺掇

拼音cuān duo

1.撺掇常用意思: 〈口〉鼓动别人(做某事);怂恿。

词性
近义词 唆使 , 怂恿 , 煽动
反义词 劝阻 , 劝止 , 忠告

例句 1.在尝到甜头后,他一个劲儿撺掇我下海经商。
2.他在狐朋狗友的撺掇下,干了不少坏事。

撺掇引证解释

1. 怂恿。

1. 子房为韩报秦,撺掇高祖入关。 《朱子语类》卷一二五
2. 他那里口口声声,撺掇先生,不如归去。 元 《秋胡戏妻》第三折 石德玉
3. 他怪我撺掇师父念“紧箍儿咒”。 《西游记》第三十回
4. 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 《呐喊·社戏》 鲁迅

2. 催逼;催促。

1. 遂唤几个小偻㑩,传令教撺掇,隔着山门厉声叫:“满寺里僧人听呵……得莺莺后便退干戈,不得后目前生祸。” 金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 董解元
2. 你这边房子七八也待盖了,撺掇匠人,早些装修、油漆停当。 《金瓶梅词话》第十六回

3. 张罗;安排。

1. 好姻缘,来辐凑,把你撺掇嫁一个好儿夫,那更效绸缪。 宋 《张协状元》戏文第四七出
2. 你不知近日来宅院中小娘子要嫁得紧了,媒婆与他撺掇出门去,临行做对鞋谢媒婆。 元 《琵琶记·牛相奉旨招婿》 高明
3. 一时庄家忙动,仗赖你娘子又好在厨房撺掇。 《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

4. 帮助。

1. 王婆和那妇人谢道:“难得何九叔撺掇,回家一发相谢。” 《水浒传》第二六回
2. 胡员外大喜,拱手道:“全仗学究扶持撺掇。” 《平妖传》第十八回

5. 古典戏曲乐器演奏术语。

1. 请娘娘登盘演一回《霓裳》之舞……[正旦做舞][众乐撺掇科] 元 《梧桐雨》第二折 白
2. 再不去乔妆扮打拍撺掇,再不去戏台上信口开合。 元 《蓝采和》第三折


撺掇是什么意思

“撺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cuān duō”,其主要含义包括煽动、怂恿他人做某事,以及在些语境下表示帮助或催促。这个词在不同的历史文学时期和作品中有着丰富的应用。

  1. 基本含义:在口语中,“撺掇”通常用于描述在一旁鼓动或怂恿他人做某事的行为。例如,在某人犹豫不决时,朋友可能会通言语来“撺掇”他做出决定。

  2. 历史与文化背景:根据《朱子语类》中的载,“撺掇”最早用于描述韩信劝说刘邦入关的历史事件,这表明其在古代汉语中就已存在。此外,在元代石德玉的《秋胡戏妻》和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等文学作品中,“撺掇”也常被用来形容怂恿他人行动的情景。

  3. 方言与地域使用:在一些方言中,“撺掇”还有催促、张罗或安排的意思。例如,在稷山方言中,“撺掇”可以理解为帮助他人完成某项任务。而在头方言中,“撺掇”则被用来形容众人合力促成某事。

  4. 贬义与褒义:虽“撺掇”多用于贬义环境,如怂恿他人做违法的事情,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是中性甚至褒义的,比如鼓励他人学习围棋。

  5. 其他用法:在古典戏曲中,“撺掇”还作为乐器演奏术语使用,表示一种特定的演奏方式。

“撺掇”一词在中文中具有多重含义既可以表示煽动、怂恿他人,也可以用于描述帮助、催促或安排等行为。它在不同语境下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应用方式。

撅掇在古代汉语中的具体使用和含义是什么?

在古代汉语中,“掇”字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根据《说文解字》和其他古代文献的记载,“掇”的基本含义是拾取或摘取。例如,在《诗经·周南·苤莒中,“掇”被用来描述采集芣苢的行为。

此外,“掇”还有挪动或搬取的意思,如在《水浒传》描述了掇将石头告门的情景。它也用于选取,如辨识草药、搜集著述等。在某些语境下,“掇”还表示到、端坐、考取或哄骗等行为。

在不同的历史文献中,“掇”字的用法和含义有所不同。例如,《易经·讼卦》中提到“患至掇也”,意为遭遇不幸时的拾取;而在《庄子·达生》中,提到承蜩(蝉)被掇取的情景。此外,“掇”字还有掉转的含义,如扭[2转[]]。

撅掇在不同方言中的体含义和用法有哪些差异?

“撅”字在不同方言中的具体含义和用法存在显著差异。在河南方言中,“撅”有“一边呆着去,瞎掰”和“一边去,滚一边”的解释。而在粤语、客家话和潮州话等方言中,“撅”的发音也所不同,如粤语中的kyut3,客家话中的kiet7或ket7,以及潮州话中的kiagk4或hiek。

此外,“撅”字在古代文献中也有多种含义包括用手拨动、拔起、翘起、断裂和击打等动作。在现代汉语中,“撅”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顽固、倔强,如“撅嘴”、撅老頭子”。在北方方言中,“撅”意为怼或顶撞对方。

撅掇作为义词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撅掇”作为贬义词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词源与基本含义: 根据《汉语字典》中的解释,“掇”字的基本含义是拾取、摘取,用双手拿(椅子,凳子),用手端。然而,在方言中,“啜掇”一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唆使,是一个贬义词。

  2. 方言中的应用: 在建湖方言中,“啜掇”被用来形容某人容易受坏人的唆使去做犯法的事情。例如:“他耳朵根子太软,容易受坏人啜掇去干犯法的事。”这表明在地方方言中,“啜掇”已经脱离了其原本的中性或正面含义,转而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3. 成语中的体现: 成语“掇臀捧屁”出自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形容拍马讨好的丑态,一个典型的贬义词。虽然这个成语并不直接包含“啜掇”,但可以看出在古代,“汉语中掇”字在某些语境下可以表达贬义。

在古典戏曲中,撺掇作为乐器演奏术语的具体应用和意义是什么?

在古典戏曲中,“撺掇”作为乐器演奏术语的具体应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其引导演员动作、节奏和情感表达方面。根据证据,”撺掇”一词在古代戏曲中不仅表示怂恿或催促他人做某事,还是一种配合演奏的技巧,用于引导演员的动作和节奏。

例如,在元代石德玉的《秋胡戏妻》中,有“他那里口口声声,撺掇先生,不如归去”的描述,这里的“撺掇”指的是杜鹃鸟的叫声劝人归家。此外,张可久的《清江引·杜鹃几声烟树暖》中也有类似的用法,展示了“撺掇”在引导情感表达上的作用。

撅掇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和语境变化有哪些?

在现代汉语中,“撅”和“掇”这两字的使用频率和语境变化较为丰富,分别具有不同的含义和应用场景。

撅(juē)

  1. 基本含义
  2. “撅”字的基本含义包括翘起、折断、破坏等。例如,“撅嘴”表示人不或生气时向上翘起嘴唇的动作。

  3. 情感表达

  4. 在现代口语中,“撅”常用于描述人物的表情或动作,如“撅嘴”、“撅臀”等,这些用法多带有可爱、可笑之意。

  5. 谐音梗和网络用语

  6. “撅”在谐音梗和网络用语中也有应用,如“撅起来”和“公司来人了,摆个姿势一下”,这些用法通常带有幽默或调侃的意味。

  7. 地域文化差异

  8. 不同地区对“撅”的解有所不同。例如,在广东南方话中,“撅”可以形容情绪或事物,而在北方则可能与“塌”对应使用。

  9. 词组搭配

  10. 常见的词组有“撅嘴”、“撅尾巴”、“撅折了”等,这些词组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

掇(duō)

  1. 基本含义
  2. “掇的本义是拾取、挪动、搬取等动作。例如,“掇拾”、“掇弄”等词组表示拾取或挪动物品。

  3. 现代口语应用

  4. 在代现口语中,“掇”除了本义外,还常用作搬、挪等义,如“拾掇”、“掇拾”、“掇弄”等。此外,“撺掇”这个词属于现代口语,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与书面语“怂恿”义同。

  5. 言用法

  6. 在某些方言中,“掇”有特定的用法。例如,在莱州方言中,“喝掇”表示喝斥。

  7. 词组搭配

  8. 常见的词组有“掇拾”、“掇弄”、“串掇”、“窜掇”等,这些词组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

总结

“撅”和“掇”在现代汉语中的用频率和语境变化都较为丰富。“撅”更多用于描述人物的表情或动作,并且在谐音梗和网络用语中有独特的应用;而“掇”则主要用于表示拾取、挪动等动作,并在现代口语中有多种词组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