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属下的意思

shǔ xià

属下

拼音shǔ xià

1.属下常用意思: 部下。

词性名词
近义词 部下 , 手下 , 下属 , 下级 , 属员 , 部属
反义词 上级 , 上司

例句 1.他是个以身作则的领导者,得到了属下的敬佩和爱戴。
2.两位经理对此事的意见不同,弄得属下无所适从。

属下引证解释

1. 部下。

1. 那泾河龙王也是我的属下。 清 《蜃中楼·传书》 李渔
2. 此公残忍至于此极,兄弟不幸,偏又在他属下。 《老残游记》第七回
3. 驻军与地方政府的同志……对于税收工作更要有明确清楚的认识,而尽其关心协助之责,并且要使属下每一个经济工作人员充分认识。 《新华日报》1942.10.2


属下是什么意思

“属下”一词在中文中具有多重含义和用法。首先,它通常指代部下或下属,即在某个上级或导之下的人或单位。例如,在古代文献中,“属下”常用于描述部下的身份,如清代李渔在《蜃中楼·传书》中提到的涡河龙王是他的属下。在现代语境中,“属下”同样表示部下,如《老残游记》中描述的不幸被某人属下的情况。

“属下”也可以表示统属下或管辖下的关系,例如经理的属下干将。此外,“属下”还与“部属”、“辖手下”、“属员”等词相近,但与“司”相对。在一些情况下,“属下”也可以用于谦辞,表示自谦,如“属下不才”。

需要注意的是,“属下”一词的使用对象通常是人,而不是地域或其他非人类实体。例如,在《浙江日报》的一篇文章中,将“属下用于描述乐清是温州市的一个县级市是不恰当的,因为“属下”的使用对象应为人类。

“属下”一词主要指部下或下属,具有种含义和用法,既可以用于古代文献中的部下身份描述,也可以用于现代语境中表示部下或下属的身份和关系。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全面回答“属下”一词的历史演变。然而,我们可以从部分证据中提取一些相关信息。

在古代汉语中,“属”字的基本词义包括归属、隶属等含义。例如,在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名属教坊第一部”中的“属”就是指隶属的意思。此外,“属下”在古代也常用来表示部下或下属。

在清代,皇帝赐予属下佛珠,后来演变成朝珠,这表明“属下”一词在清代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使场景。

然而,这些信息仅能部分说明“属下”一词在古代的使用情况,并不全面反映其历史演变过程。

在不同文化或地区,“属下”一词有哪些特殊的用法或含义?

在不同文化或地区,“属下”一词的特殊用法或含义主要体现在其作为称谓时的使用。“属下”一词在中文中通常用来指代隶属于某人、地位较低的。例如,在古代文献中,如《文选·曹冏·六代论》中提到“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这里的“下”即指地位较低的人。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依然常见,如在职场中,员工对上级的称呼就是“属下”。

“属下”与“部属”、“辖手下”、“属员”等词汇在现代汉中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在现代汉语中,“属下”、“部属”、“辖手下”和“属员”等词汇都与上下级关系有关,但它们在具体使用上有一些细微的区别和联系。

  1. 属下:这个词通常指一个人的下属或部下,强调的直接的从属关系。例如,在军事或组织管理中,一个军官可能会说他的“属下”是他的士兵或下属员工。

  2. 部属:这个词有多种含义,既可以指顺次安排的下属,也可以指所统率的官员或士卒。在古代文献中如《汉书·王商传》中提到的“部属按问”,意指依次派遣下属处理事务。在现代汉语中,“部属”常用来形容在一个组织或机构中,属于同一领导或同一级的人员。

  3. 辖手下:这个词较少见,但可以理解为所管辖的范围内的下属。它强调的是管辖权和控制权。

  4. 属员:这个词指下属官吏,常用于政府或公共机构中,强调的是官职上的从属关系。

这些词汇在使用时有一些共同点,但也有一些区别:

  • 共同点:它们都表示一种上下级关系,即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对另一个人或组织有指挥、管理和控制的权利。
  • :具体使用时,可以根据上下文选择不同的词汇。例如,“属下”更常用于个人之间的关系,“部属”则更适用于组织或机构中的成员关系,辖手下”强调的是管辖范围内的下属,“属员”则更侧重于官职上的从属关系。

如正确使用“属下”作为谦辞,有哪些常见的误用例子?

“属下”作为谦辞,通常用于下属对上级的自称,表自己的地位低于对方。然而,在实际使用中,有一些常见的误用例子。

正确使用“属下”作为谦辞

  1. 下属对上级的自称
  2. 在古代和现代的官场,下属在向上级汇报工作或请示时,常用“属下”来表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例如,一个官员在向皇帝汇报工作时,可能会说:“属下今日特来汇报近日的工作进展。”

  3. 书面语中的使用

  4. 在正式的书信、报告或文件中,下属在称呼上级也会使用“属下”。例如,在给上级的请示报告中,开头可能会写:“属下某某某,谨此汇报……”

常见的误用例子

  1. 将“属下”用于平辈或晚辈之间
  2. 这种用法是不恰当。例如,一个同事在与另一个同事交流时,不应自称“属下”,因为双方都是平辈,没有上下级关系。这种情况下,应使用更平等的呼,如“我”、“我们”等。

  3. 在非正式场合使用“属下”

  4.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交流中,使用“属下”显得过于正式甚至不自然。例如,在与朋友聊天时,不应自称“属下”,而应使用更自然的称呼,如“我”、我们”等。

  5. 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属下”

  6. 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如会、娱乐活动等,使用“属下”会显得过于拘谨和不自然。例如,在一次朋友聚会中,不应自称“属下”,而应使用更轻松的称呼,如“我”、“我们”等。

其他谦辞的正确使用

除了“属下”,还有一些常见的辞需要注意正确使用:

  1. “鄙人”
  2. 用于自称,表示谦虚。例如:“鄙人今日特来拜访。”

  3. “拙见”

  4. 用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或看法。例如:“拙见认为……”

  5. “家父”、“家母”

  6. 用于称呼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例如:“家父身安康。”

  7. “舍弟”、“舍侄”

  8. 用于称呼自己的弟弟或侄子。例如:“舍弟今日来家中做客。”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属下”作为谦辞的正确使用场景和常见的用例子。

在古代文献中,“属下”一词的使用频率和语境有哪些特点?

在古代文献中,“属下”一词的使用频率和语境具有以下特点:

  1. 使用频率
  2. “属下”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出现频率较高,尤其是在军事和官场的语境中。例如,在《文选·曹冏·六代论》中提到“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这里的“下”即指属或部下。

  3. 语境特点

  4. 军事和官场语境:在军事和官场的语境中,“属下”通常用于下属对级的自称。例如,士兵或官员在向上级汇报时会使用“属下”来表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5. 附属关系:在一些文献中,“属下”也用来表示附属关系,如“属邦”(附属国)、“属城”(隶属的县城)等。
  6. 位较低者:在一些文献中,“属下”也被用来指代地位较低的人,如《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中的“两下相思不相见”,这里的“下”即指地位较低的人。

  7. 其他含义

  8. “属”字在古文中还有其他含义,如“属于”、“系”等,但这些含义与“下”的使用频率和语境相比,较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