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管理的意思

guǎn

管理

拼音guǎn lǐ

1.管理常用意思: 主持某项工作,通过组织、领导等手段,使工作顺利进行。

词性动词
近义词 管制 , 执掌 , 经管 , 治理 , 统制 , 管辖 , 统治
例词管理财务
例词管理生产
例词管理企业

例句 1.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我们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强管理。
2.他管理这栋大厦已经有十几年了。

2.管理常用意思: 看管并约束。

词性动词
近义词 管束 , 约束 , 拘束 , 束缚 , 看管 , 管制 , 管辖
例词管理罪犯
例词管理牲口

3.管理常用意思: 保管并料理。

词性动词
近义词 照料 , 料理 , 保管 , 照管
例词管理图书

管理引证解释

1. 料理;治理。

1. 去年听除回来,为见侄儿申纯在家管理事务,十分停当。 明 《娇红记》 刘兑
2. 天可怜见,生得此子,本待把家私尽付与他,争奈他年纪幼小,你又是个女人,不能支持门户,不得不与女婿管理。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
3. 近日西洋英吉利,自称管理五印度。 清 《圣武记》卷六 魏源
4. 大妈赞叹地说:“管理咱们这么大个国家,一天得有多少事。” 《东方》第四部第二四章 魏巍

2. 过问;理会。

1. 你若嫌烦休管理,我同媳妇会铺排。 《再生缘》第四一回

3. 管束。

1. 〔学校〕管理极严,除掉星期六,平常都不许回家的。 《劫后桃花》十三 洪深


管理是什么意思

管理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概念,其定义在不同的文献和学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大多数定义都强调了管理作为一种过程,通过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目标。

  1. 基本定义: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动,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涉及资源的分配和使用,还包括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

  2. 职能与活动: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些职能帮助管理有效地分配和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以达成组织的预期目标。

  3. 管理的本质:管理的本质在于协调和整合种资源,以优化效率和效果。它不仅关注资源的经济利用,还涉及社会和环境责任。

  4. 管理的目的: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和利益最大化,同时关注员工的发展和满意度,以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企业形象。

  5. 管理的动态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策略和方法。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可持续性和企业社会责任。

管理是一种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和协调组织活动,以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它不仅包括对资源的管理和分配,还涉及对人的激励和团队合作的促进。

理的定义在不同学科中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反映了其跨学科的特性。从历史演变到现代学者的观点,管理的定义经历了从具体职能到抽象概念的转变,涵盖了物到人的管理过程。

  1. 历史演变
  2. 管理一词最早源自意大利语和法语,原意为“训练和驾驭马匹”,后逐渐扩展到对人的管理和控制。
  3. 在中国古代,管理的概念出现较晚,直到清代才开始独立使用,其含义与现代接近。
  4. 管理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黄帝时代,掌管事务的官员负责管理各方面事务。

  5. 不同学者的定义

  6. 泰勒:认为管理是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做什么,并使他们用最好的方法去做。
  7. 法约尔提出管理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要素组成。
  8. 韦伯:认为管理是协调活动。
  9. 西蒙:强调决策的核心作用。
  10. 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工作,具有技巧、工具和方法,是一种科学、文化现象。
  11. 罗宾斯:认为管理是通过他人既有效率又有效益地完成活动的过程。

  12. 中国学者的定义

  13. 孔茨:认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他人活动以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14. 杨文士: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15. 张雁:体现了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独特视角和贡献

  16. 现代管理学派的观点

  17. 科学管理学派: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提高工作率,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18. 行为科学学派:关注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如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19. 系统管理学:强调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调。
  20. 权变管理学派:认为管理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如德鲁克的管理理论。

  21. 管理的多维度定义

  22. 管理被定义为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他人活动以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3. 管理的核心在于通过他人以高效的方式完成工作,实现目标。
  24. 管理不仅限于工商管理,还包括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等。

  25. 管理的四性

  26. 科学性:遵循管理原则和原理。
  27. 艺术性:强调灵活运用管理理论知识。
  28. 目的性:以实现组织目标为核心。
  29. 道德性:强调管理的实践性和道德取向。

管理的定义在不同学科中表现出多样性,反映了其跨学科的特性。从历史演变到现代学者的观点,管理的定义涵盖了从物到人的转变,从具体职能到抽象概念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对管理认识的深化。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具的例子?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具体的例子,这些例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职能在同情境下的具体表现。以下是一些详细的例子:

  1. 计划职能
  2. 战略规划:例如,一家公司需要制定未来五年的战略规划,包括市场扩展、产品创新和财务目标。这需要进行环境扫描、未来条件预测、目标设定、备选方案评估和决策制定等步骤。
  3. 项目管理:在建筑项目中,项目经理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时间表、资源分配和风险管理。这有助于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并符合预算。

  4. 组织职能

  5. 人力资源管理:公司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组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例如,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招聘、培训和绩效评估,以确保员工能够胜任其岗位。
  6. 团队建设:在体育团队中,教练需要根据球员的技能和特点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和分工,以提高团队的整体表现。

  7. 领导职能

  8. 激励员工:管理者通过树立榜样、激励下属和选择合适的沟通渠道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例如,一位目经理通过定期表扬团队成员的优秀表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9. 冲突解决:在团队中,管理者需要解决员工之间的纠纷确保团队的和谐与合作。例如,一位部门经理通过调解员工之间的矛盾,恢复了团队的正常运作。

  10. 控职能

  11. 绩效管理:公司需要设定绩效标准,监控员工的工作表现,并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例如,一位销售经理通过定期查销售数据,发现某些区域的销售业绩不达标,并及时调整销售策略。
  12. 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管理者需要监控项目的险,评估潜在的威胁,并制定应对措施。例如,一位项目经理通过定期检查项目进度和资源使用情况,发现资金短缺的风险,并及时调整预算。

如何衡量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

衡量管理活动的有效和效率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过程,涉及多个关键指标和方法。以下是基于我搜索到的资料,对如何衡量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的详细回答:

1. 管理有效性的定义与内涵

管理有效性是指管理活动在实现组织目标方面的成效,即管理者的工作是否能够正确地实预定目标。有效性不仅包括效率,还包括效益,即产出满足需求的程度。

2. 管理效率的定义与内涵

管理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管理任务或实现的管理效果。高效率意味着资源利用效率高,浪费少。

3. 管理有效性和效率的衡量方法

3.1 财务表现

务表现是衡量管理效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关键财务指标包括盈利能力、收入增长、投资回报率(ROI)和成本管理。这些指标反映了管者为组织创造积极成果的能力。

3.2 员工参与度和满意度

管理者在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员工参与度和满意度高的管理者更有可能提高生产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忠诚度。

3.3 领导力和团队表现

管理者领导和激励团队的能力是效能的关键方面。高绩效团队通常在有效领导下产生,从提高生产力和工作质量。

3.4 沟通和协作

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是整体组织成功的关键管理技能。管理者在这些领域表现出色,确保信息流畅,减少误解,并促进开放对话的文化。

3.5 创新和变革管理

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管理者必须有效推动创新和管理变革。这需要管理者鼓励和支持创新思维,适市场动态,并实施成功的变革倡议。

3.6 客户满意度和关系管理

管理者在维护强健的客户关系和确保客户满意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客户忠诚度、保留率和客户反馈是衡量管理者在管理客户关系方面效能的重要指标。

4. 其他衡量指标

4.1 组织成果

公司成果评估管理效果的最直接指标,通过多年财务成果的比较,可以判断管理团队是否有效。此外,公司的扩张和增长也是衡量管理效果的重要指标。

4.2 工作环境中的组织效率

有效的规划和组织能力对于保持有序和明确的目标至关重要。员工满意度是另一个关键参数,高满意度与高绩效直接相关。

4.3 员工发展和培训

有效的管理会确员工了解技术变化和工作方法,定期的员工发展和培训是评估管理效果的有效手段。

5. 管理效能的综合反映

管理效能是衡量管理活动结果的综合指标,反映了管理部门在实现管理目标时所展现的能力、效率、效果和效益。它被视为管理系统的整体体现,是管理活动的核心和所有工作的出发点。

6. 提高管理效能的措施

为了提高管理效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转变管理观念。2. 改革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3. 健全管理法规和制度。4. 提升管理者的素质。5. 逐步实现管理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6. 改善管理环境。

结论

衡量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需要综合虑多个维度,包括财务表现、员工参与度、领导力、沟通协作、创新变革、客户满意度等。

现代管理理论中,可持续性和企业社会责任的角色是什么?

在现代管理理论中,可持续性和企业社会责任(CSR)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下是基我搜索到的资料对这两个概念角色的详细分析:

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是指企业在长期运营中以环境负责和社会公平的方式持续运的能力。它涵盖了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维度,通常被称为“三底线”(TBL)。具体来说,可持续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责任:关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资源消耗、污染和气候变化。企业通过实环保实践、减少废物、节约资源和探索可再生能源来实现这一目标。
  2. 经济可行性:确保可持续努力在长期财务上合理,即企业不仅追求短期利润,考虑长期的经济效益。
  3. 社会责任:强调员工、社区和全球社会的福祉,包括促进多样性、公平劳动、支持当地社区和培养道德行为。

企业社会责任(CSR)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为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而采取的自愿行动。它超越了简单的慈善或营销策略,旨在使企业成为社会的积极贡献者,解决气候变化、社会不平等和教育等重大问题。CSR的核心内容包括:

  1. 环境保护:通过减少碳排放、节约资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措施来履行环境责任。
  2. 社会责任:支持当地社区、促进教育和健康项目以及参与社会倡议,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3. 法律合规:遵守CSR和可持续性标准可以帮助公司避免法律纠纷,并可能获得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

角色与影响

可持续性和CSR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公司声誉和品牌价值:拥抱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能提升公司声誉,吸引环保意识的消费者和社会参与的投资者。
  2. 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当今快速化的商业环境中,那些能够证明其对社会和环境负责的公司更有可能获得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青睐。
  3. 促进创新和效率:可持性举措推动创新,鼓励企业开发环保产品和流程。
  4. 风险管理:优先考虑可持续性的公司能更好地应对与环境法规和消费者偏好变化相关的风险。
  5. 员工参与和忠诚度:致力于道德实践和社区倡议的企业往往能吸引和留住与公司价观相符的员工。

实践策略

企业在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和策略:

  1. 可持续供应链:确保供应链遵循公平劳动、人权和道德采购材料。
  2. 碳核算和能源效率:采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
  3. 废物减少和循环经济:实施环保实践,减少废物,节约资源。
  4. 透明度和问责制:向客户、投资者和公众透明地传达可持续性努力,并对其影响负责。
  5. 道营销:避免绿色洗钱,准确展示可持续性努力和成就。

结论

可持续性和企业社会责任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不仅是趋势,而是企业长期成功和产生积极影响的必要条件。通过将这些原则融入核心价值观和业务策略,企业不仅能为环境和社会做出贡献,还能增强品牌声誉,吸引利益相关者,并推动创新。

管理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激励员工并促进团队合作?

在管理过程中,有效地激励员工并促进团队合作是提升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的关键。以下是些基于我搜索到的资料的详细策略:

  1. 明确共同目标: 确保团队成员都明确了解组织的共同目,并意识到他们的工作对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性。这可以增强团队成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2. 建立信任关系: 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尊重,让他们感到彼此是可靠的合作伙伴。通过开放、诚实的沟通,以及互相支持的行为,可以建立强大的团队关系。

  3. 设定奖励机制: 设立奖励机制,表彰在团队合作中表现突出的人或团队。这种激励不仅可以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和责任感,还能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合作。

  4. 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 管理者应努力营造一个积极、支持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可以通过团建活动、团队聚餐等方式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感情,增强团队凝聚力。

  5. 使用技术工具促进协作: 在现代工厂中,利用技术工具来促进团队合作已成为一种趋势。管理者可以引入项目管理软件、即时通讯工具等,方便团成员之间的协作与信息共享。

  6. 鼓励公司内部沟通: 确保员工之间良好的沟通,设置讨论或专用平台,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共同项目,以及提供非正式交流的物理空间,如放松角和集体餐桌,以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联系。

  7. 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和凝聚力日: 定期举办创意研讨会、策略与合作游戏、运动和体育活动,以及“下班后”活动,以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团队合作和团结。

  8. 建立导师计划并鼓励不同代际之间的交流: 通过导师制度分享专业经验、知识和技能,营造积极、协作的工作氛围,提供理论培训和内部辅导机会,促进员工专业技能的发展。

  9. 认可个人集体的努力: 建立认可计划,提供奖励,如绩效指标展示、荣誉奖品、头衔或证书,以及集体表现象征的礼物,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促进合作。

  10. 弘扬互助合作文化:让员工参与制定以互助与合作为中心的章程、使命和价值观,加强他们的承诺并促进合作。

  11. 提供职业发展机会:通过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公平的奖励机、透明的沟通与反馈以及团队合作与激励,可以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12. 及时的激励和认可:领导者需要通过及时的激励和认可,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和效率。

  13. 发挥领导力在团队中的作用:领导者需要与团队成员建立信任,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倾听,了解团队成员的需求和想法,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