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这个村庄虽然没有出奇的山水,却有田园的本色。
2.面对肆虐的洪水,人民子弟兵展现了迎难而上的英雄本色。
1. 本来的颜色。
引
1. 凡五星有色,大小不同,各依其行而顺时应节……不失本色而应其四时者,吉。
《晋书·天文志中》
2. 夫青生于蓝,绛生于蒨,虽逾本色,不能复化。
南朝 梁
《文心雕龙·通变》
刘勰
3. 绿者叶之本色。
清
《闲情偶寄·种植·木本》
李渔
4. 用漆从本色到调色,自然是一个了不起的变革。
《锦灰堆·中国古代髹饰工艺与当代漆画》
王世襄
2. 本行;本业。
引
1. 犯徒者准无兼丁例,加杖还依本色。
《唐律·名例》
2. 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尔。
宋
《后山诗话》
陈师道
3. 考试,令戴画龙,戴本以山水擅名,非其本色,随常画龙皆四爪,呈御,上大怒。
明
《戒庵老人漫笔·戴文进不遇》
李诩
3. 本来面目。
引
1. 古人或以文名一世而诗不工者,皆以才为诗故也……后山谓曾子固不能诗,秦少游诗如词者,亦皆以其才为之也。故虽有华言巧语,要非本色。
宋
《梁
费衮
2. 丁惜惜又只顾把说话盘问,见说道,身畔所有,剩得不多,䘕衏家本色,就不十分亲热得紧了。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
3. 诗降而为词,词降而为曲,非曲易于词,词易于诗也,其间各有本色,假借不得。
清
《胡子藏院本序》
黄宗羲
4. 至于性行,乃亦君子,例如西湖之游,虽全无会心,颇杀风景,而茫茫然大嚼而归,迂儒之本色固在。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三篇
鲁迅
4. 谓质朴自然,不加矫饰。
引
1. 又山阴徐缄《竹枝》云:“勾践城南春水生,水中斗鸭自呼名,伯劳飞迟燕飞疾,郎入城时侬出城。”亦本色语也。
清
《池北偶谈·谈艺五·竹枝》
王士禛
2. 余每爱此地人家,本色清言,寻常茶饭,绝俗离世,令人怃然。
清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
李斗
3. 他说他喜欢S姑娘,说她本色。
《残春》四
郭沫若
4. 要演乡村里的泥脚杆子,我看还是我们演的本色些。
《山乡巨变》下二三
周立波
5. 自唐末至明清原定征收的实物田赋称本色;如改征其他实物或货币,称折色。
引
1. 臣今便于当州近城县纳粟,官为变碾,取本色脚钱。
唐
《当州两税地》
元稹
2. 绍兴十六年诏旨:绢三分折钱,七分本色;䌷八分折钱,二分本色。
《宋史·食货志上二》
3. 所收税课,有本色,有折色。
《明史·食货志五》
4. 江苏等省新漕征收本色解京。
《清史稿·穆宗纪一》
例句
1.那个老裁缝喜欢用本色儿料子做衣服。
2.这种花布是用彩色棉花纺织的本色布。
“本色”一词具有多重含义,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本来的颜色:在古代,“本色”常指未经染色的原始颜色,如青、黄、赤、白、黑等五色,这些颜色被认为是正色或本色。
本来的面貌或特征: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本色”指一个人或事物最真实、最本质、最基本的面貌或特征。它强调的是真实、本真、不加矫饰的状态,如“书生本色”、“英雄本色”等。
文学批评中的概念:在文学批评中,“本色”有三种主要含义:一是符合文体规定的艺术特色和风貌;二是符合作家艺术个性的特色和风貌;三是作品中真率自然地贴近生活原貌、表达自己真实思想或感情的风。
社会和文化中的应用:在现代语境中,“本色”被引申为一种精神品质,即坚持真实自我,不虚假、不浮夸、不刻意雕琢。例如,在教育中提倡“本色教育”,即回归教育的本质,强调自然和真实。
其他领域的应用:在戏剧、绘画等领域,“本色”也被用来描述事物的本质状态,强调艺术应当体现出现实生活的本质状态。
“本色”一词涵盖了从颜色到个性、从文学到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其核心在于强调真实、自然和本质的表达。在不同的语境中,“本色”都指向一种回归真实、保持自我本真的状态。
在古代文献中,“本色”一词具有多重含义和应用。首先,它指的是事物原本的面貌、性质或品质,人的本色代表其真实性格。其次,“本色”也指物品未经染色时的原色,古代以青、黄、赤、白、黑五色为正色,即本色。此外,“本色”还用于描述事物的本来颜色,如《晋书》中提到五星应其四时而行,不失本色。
在文学领域,“本色”可指本行或本业,如《唐律》中提到犯徒者应依本色。同时,“本色”也指事物的本来面目,如《胡子藏院本序》中提到、词、曲各有本色。在现代汉语中,“本色”还用来形容质朴自然、不加矫饰的状态,如郭沫若和周立波的作品中所用。
最后,“本色”在历史上还指自唐末至明清时期征收的实物田赋,如元稹的《当州两税地》中提到的本色脚钱。
在文学批评中,“本色”这一术语具有三种主要含义:
符合文体规定的艺术特色和风貌:在宋代文论中,本色常用于描述和评价不同体裁的独特品质。如,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提到,诗歌创作应追求“妙悟”,即一种自然、真实的表达方式,这与禅宗的“顿悟”相似。这种观点强调了文学作品应遵循其固有的体裁特征,而不应过度修饰或偏离其本质。
符合作家艺术个性的特色和风貌:明清时期的文学批评中,本色更多地指诗人作家的个人风格。这种风格主张不加雕饰地贴近生活原貌,反映作者的真实体验和情感。例如,唐顺之的“本色论”认为,作家的真实人格质地通过其作品得以体现,表现为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
作品中率自然地贴近生活原貌、表达自己真实思想或感情的风格:这种含义强调文学作品应具有自然、真实、朴素的风格,不刻意追求华丽或复杂。严羽的“本色”理论也指出,文学作品应具有“自然、真实、朴素和纯粹”的四大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文学作品的“本色”,是衡量文学作品是否达到“本色”的标准。
综上所述,“本色”在文学批评中的三种含义分别体现了对文体规定的遵循、作家个性的展现以及作品真实性的追求。
“本色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实践案例包括:
渭源县清源镇第二小学:该校实施了“五环四点”本色有效课堂教学理论,涵盖小学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劳动教育、音乐、体育、美术九个学科。该模式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强化深度学习,注重情境教学,并落实任务驱动。
济南市济阳区实验中学:该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富有学校特色的“本色教育”,建设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文化乐园”。学校创新学校文化,完善学生教育体系,注重和谐校园建设,强调学思结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学校打造了“本色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响应“课堂革命”的号召。
十堰市东风第一小学:该校以“快乐校园、人文一”为办学目标,实施“本色德育”,构建了自主自立、快乐向上的学生文化。学校注重环境育人,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课程育人方面开设了“故土”课程和书香课程;活动育人方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生命教育、艺体教育、养成教育等。
武汉市江汉区小学:该区教育局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提出了“本色德育”的工作理念,并制定了实施方案,编写并推广了《汉区小学本色德育课程》,内容融合国学经典与现代礼仪。
在戏剧和绘画领域,体现事物本质状态的方式各有其独特性。
戏剧情境与戏剧动作的辩证关系:戏剧美学的本质在于戏剧情境,而非单一元素。戏剧情境不仅承载戏剧与现实的关系,也是戏剧动作的最终表达方式。戏剧艺术通过戏剧情境与戏剧动作的互动,追求真、善、美的普遍价值。
真与假的辩证关系:戏剧艺术中的真与假是辩证关系,通过真与假的激荡,戏剧体验不断变化的存在境遇展现出戏剧的美。自然主义戏剧试图逼近真实,但因不能传达普遍性境遇之真而显得虚假。现代戏剧中,戏剧情与戏剧动作的联系被切断,动作失去明确指向,呈现散乱碎片。
观众的角色:戏剧艺术拥有将自己与生活融合的惊人能力尽管戏剧表演发生在舞台的另一侧,但在更高紧张度的时刻,它模糊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被观众视为最真实的呈现。
艺教育的作用:戏剧作为一种真正的艺术教育手段,对学生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戏剧课、选修课以及戏剧作为个人性格发展手段的组成部分,已为戏剧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艺术家的主观释和表达:绘画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再现,而是艺术家对所见事物的主观诠释和表达。绘画受到时间、地点、环境、个人心态和外界信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所绘的“真实”并非客观存在,而是艺术家个人认知和情感的反映。
传达思想和情感:绘画的核心在于传达艺术家的感悟和情感,这需要通过特定的制度、手法和情感来实现。一幅能准确传达思想与情感的绘画,才能达到其价值和目的。
物像内在精神的表达:绘画不仅仅是对物体的描绘,更是对物像内在精神的表达。超现实主义大师马格利特的作品《图像的背叛》说明了这一点,康定斯基在《艺术中的精神》一书中深入探讨了物质与精神、光与色彩的关系,为现代艺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间离效果的应用:中国绘画中,“间离效果”的存在前提是艺术家本身要具有出众的专业技能技巧。真正的审美标准要到生活中去找,审美理想是与应当如此生活的概念相联系。
“本色”一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含义具有一定的异同。在中文语境中,“本色”通常指事物的本来面貌或质朴自然的状态,不加矫饰。例如,在古代,青、黄、赤、白、黑五色被视为正色,也被称为本色。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本色特指作品的原型或本质,如生本色。在历史和法律语境中,本色可以指原定征收的实物田赋。此外,本色还被用来形容人的本行或本业,以及人的本来面目或质朴自然的特质。
在戏曲领域,“本色”源自戏剧,原意指事物的本质状态,如“男儿本色”。明代戏曲理论家将本色概念引入古典剧论,强调艺术应体现现实生活的本质状态,要求语言反映现实事物的自然状态。徐渭认为生活有本色与相色之分,戏曲作家应“贱相色,贵本色”,与汤显祖强调的“尚真色”相近,要求戏曲艺术反映真实的生活。晚明戏曲理论家臧懋循和王骥德从戏曲反映生活的特征出发,论证本色问题,主张戏曲创作应做到“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境无旁溢,语无外假”,并结合真切、质朴、自然的审美标准与戏曲摹拟生活的特点,对本色内涵作出诠释。
在现代语境中,“本色”意味着保持最真实的样子,强调本真才是最美的。例如,在电视剧《大山的女儿》中,杨蓉对黄文秀角色的演绎与艺术追求体现了保持本色的重要性。此外,“本色”还被用来描述个人形象、职业发展自然现象、历史记忆等方面的应用,强调了爱自己、接受自己、保持真实自我对于个人成长和成熟关系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本色”一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含义主要围绕事物的本来面貌、质朴自然的状态、真实自我等方面展开。在中文语境中,“本色”涵盖了物品原始颜色、事物的本来面貌、质朴自然的状态、文学作品的原型或本质、历史上的实物田赋以及人的本行或本业等多个方面。在戏曲领域,“本色”强调艺术应体现现实生活的本质状态,要求语言反映现实事物的自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