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不觉的意思

jué

不觉

拼音bù jué

1.不觉常用意思: 没有意识到;想不到。

词性动词
近义词 不料 , 不意 , 不虞
反义词 料及
例词不知不觉

例句 1.三年下来,他发表的诗作不觉已有二十多首。

2.不觉常用意思: 没有感觉到。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反义词 感觉 , 感受 , 觉得

例句 1.我回家的一路上景物极佳,也就不觉路途遥远。

3.不觉常用意思: 不禁;不由得。

词性副词
近义词 不禁 , 不由

例句 1.我一想到伤心的事情,不觉泪如雨下。

不觉引证解释

1. 不反悟;不觉悟。

1. 若乃流遁忘反,放心不觉,乐而无节,后离其戚。 《文选·张衡〈东京赋〉》
2. 泥滞苟且,没而不觉。 汉 《檄吴将校部曲文》 陈琳

2. 没有发觉;没有感觉。

1. 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雒阳。 《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2. 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 《晋书·谢安传》
3. 虽隔阴云,转更明朗,比于常日,不觉有殊。 唐 《贺太阳不亏状》 韩愈
4. 但惜景物佳,不觉道路长。 明 《晚至草平驿》诗 刘基

3. 不知不觉;无意之间。

1. 不觉春已来,岂知二景流。 南朝 梁 《真诰·运象三》 陶弘景
2.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沈。 唐 《听郑五愔弹琴》诗 孟浩然
3. 不觉荏苒光阴,早过半年之上。 《水浒传》第二回
4. 偶然乘兴往,不觉入云深。 清 《山行》诗 古奘
5. 〔周锦华〕于是屡次作诗,不觉积有三四十首了。 《文心》二三 夏丏尊

4. 不料;想不到。

1. 直言荣华未休歇,不觉山崩海将竭。 唐 《江畔老人愁》诗 崔颢
2. 忽见故主,喜而出迎,正欲跨过船,不觉为风吹开,以致坠水。 宋 《夷坚三志辛·舒榷货妾》 洪迈
3. 〔宋江〕向前来扶他,不觉自家也头晕眼花,扑地倒了。 《水浒传》第三六回

5. 不禁;不由得。

1. 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 汉 《答苏武书》 李陵
2. 那时黛玉耳内听了这话,眼内见了这光景,心内不觉灰了大半,也不觉滴下泪来。 《红楼梦》第二八回
3. 他们两双眼睛好像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 杨沫


相关词 不知不觉 神不知,鬼不觉 春眠不觉晓 人不知,鬼不觉 不觉技痒
拼音bù jiào

不觉引证解释

1. 沉睡不醒。

1. 齐桓公夜半不衔,易牙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 《战国策·魏策二》
2. 昔有一乳母,抱儿涉路,行道疲极,眠睡不觉。 《百喻经·小儿得欢喜丸喻》


相关词 不知不觉 神不知,鬼不觉 春眠不觉晓 人不知,鬼不觉 不觉技痒

不觉是什么意思

“不觉”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bù jué,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主要意思包括:

  1. 没有发觉、没有感觉到:这个用法常用于描述人对某些事物或情况的不敏感或无意识。例如,在《晋书·谢安传》中提到“既罢,还内,过户限,心甚喜,不觉屐齿之折”,即谢安在完成任务后感非常高兴,却没意识到自己鞋子的齿已经折断了。

  2. 沉睡不醒:在一些古代文献中,“不觉”也用来形容人处于沉睡状态,《战国策·魏策二》中齐桓公夜半不眠,直到天亮才不觉饱腹。

  3. 想不到、意之间:这个用法表示某件事情的发生是出乎意料的,或者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例如,《水浒传》第二回中提到“不觉荏苒光阴,早过半年之上”,即时间不知觉地流逝。

  4. 不禁、不由得:在某些情境下,“不觉”可以表示某人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或情感反应。例如,在《红楼梦》第二八回中提到“不觉泪下”,即黛玉听到某些话语后,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5. 不反悟、不觉悟:在佛教语境中,“不觉”有时指对真如法体的不理解或迷妄状态,即不能如实知觉万法的本体,从而产生妄念和分别心。

  6. 某动作出于自然而非做作:例如,在《红楼梦》中提到“不觉涕霑胸”,即某人因为情感激动而自然流泪。

  7. 时间流逝: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不觉”也被用来形容时间的快速流逝,如“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一年又过去了”。

“不觉”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广泛的应用,涵盖了从沉睡到无意识的各种状态,以及时间流逝、感变化等场景。这种多义性使得“不觉”在不同的语境中能够灵活运用,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情境.

“不觉”在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有哪些?

在古代文献中,“不觉”一词有多种用例和含义。我们可以看“不觉”在不同情境下的具体应用:

  1. 过失犯罪:在《唐律》中,“不觉”用于描述官吏或负有特定职责的人没有恪尽职守时的一种过失心态。例如,《唐律疏议·厩库》中提到,如果防卫主司应搜检而不搜检,导致盗贼不被发觉,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2. 沉睡不醒:在《东京赋》中,“流遁忘反,放心不觉”描述了一个人沉睡不醒的状态。

  3. 自然动作:在《悼亡诗三首之二》中,“抚衿长叹息,不觉涕霑胸”描述了某人因自然情感而流泪的情景。

  4. 意想不到:在《儒林外史》中,“不覺一腳蹉了個空,半截身子掉下塘去”描述了一个人意外跌倒的情景。

  5. 不料:在《太平广记》卷二五九《出使御史》中,“尝有御史所留不多,不觉侍者见之”描述侍者意外发现御史所留食物的情景。

  6. 无意识状态:成语“不知不觉”出自宋代朱熹的《朱子语类》,意为没有意识到或没有觉察到某事。例如,在曹禺的《王昭君》第二幕中,描述了一个人的残忍和狠毒在老人面前不知不觉地显露出来。

“不觉”在佛教语境中具体指的是什么,有哪些相关的经典或论述?

在佛教语境中,“不觉”具体指的是众生因无明而产生的妄念和执着,这种状态使得众生无法如实知见真如法一,从而流转于生死之中。根据《大乘起信论》等经典,不觉可以分为“根本觉”和“枝末不觉”,前者是迷真之无明,后者则是由根本不觉所生起的执妄之无明。

相关的经或论述包括:

  1. 《大乘起信论》 :该论详细解释了不觉的概念,指出众生因无明熏习而产生的心动念,念念相续,流转生死。不觉有三种相:无明业相、能见相和境界相,分别对应造业、见到的妄境界和对虚妄境界的分别心。

  2. 《中阿含经》 :该经强调欲断无明者应修四念处、四正断、四如意足和四禅,以断除无明,最终达到解脱。

  3. 《释摩诃衍论》 :龙树菩萨所造的这部论著也对不觉进行了深入的解释,指出众生本自性清净,但因一念不觉,被无明所缚,流转生死。

  4. 《法尔辞库–名相篇》 :该书详细阐述了不觉与觉的区别及其在大乘法中的重要性,指不觉分为根本不觉和枝末不觉,前者是迷真之无明,后者则是由根本不觉所生起的执妄之无明。

在现代汉语中,“不觉”一词的使用频率和场景有哪些变化?

在现代汉语中,“不觉”一词的使用频率和场景经历了显著的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这一变化:

  1. 语义演变
  2. 在古代文献中,“不觉”通常表示沉睡不醒、没有发觉或想不到等意思。然而,在现代汉语中,“不觉”更多地被用作副词,修饰动或形容词,表达一种状态或情感。
  3. 现代汉语中的“不觉”常用于描述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如时间的悄无声息流逝或某种状态的变化不易被察觉。例如,“不知不觉”这一成语就强调了时间的悄无声息和变化的不可察觉性。

  4. 使用场景

  5. “不觉”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场景非常广泛,可以出现在描述时间流逝、季节变化、生活感悟等情境中。例如,在描述年底的欢乐景象、科技馆参观、小学毕业临近等场景时,“不觉”常用来形容人们在这些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历了某些重要时刻。
  6. 此外,“不觉”还被用于表达一种情感上的无意识状态,如对周围环境或自身状况缺乏敏感度。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尤其常见,尤其是在描述人们在特定情况下未察觉或意识发生的事情时。

  7. 词典收录情况

  8. 根据词典条目的信息,“不觉”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并且在多个语境下都有收录。这表明“不觉”已经成为现代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词汇,其使用范围和频率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9. 与其他词语的关系

  10. “不觉”与“浑然不觉”、“不知不觉”等词语密切相关。这些词语共同构成了现代汉语中关于“未察觉”或“无意识”的表达体系。例如,“浑然不觉”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某事或某人毫无察觉的状态。

在现代汉语中,“不觉”一词的使用频率和场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古代的沉睡不醒、没有发觉等意思演变为现代汉语中描述时间流逝、情感无意识状态的重要词汇。

“不觉”与其他类似词语(如“不知不觉”、“不自知”)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不觉”与其他类似词语(如“不知不觉”、“不自知”)的区别和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含义上的区别
  2. “不觉”通常用于形容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即某人没有意识或觉察到某事。例如,在李商隐的诗句“寻芳不觉醉流霞”中,“不觉”描绘了诗人因饮酒而醉,却未意识到自己已经醉的状态。
  3. “不知不觉”则是一个成语,强调的是自己没有意识到或觉察到某事,常用于描述无意识的状态,如时间流逝、事物发展等。它出自宋代朱熹的《朱子语类》,意为没有意识到或觉察到。

  4. 用法上的区别

  5. “不觉”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谓语或定语,如“他不觉地笑了”。
  6. “不知不觉”通常作为谓语或定语使用,形容无意识的状态,“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来临”。

  7. 感情色彩上的区别

  8. “不觉”在感情色彩是中性的,用于描述一种自然的状态。
  9. “不知不觉”同样属于中性词,但更侧重于描述一种无意识的状,如时间的流逝、事物的发展等。

  10. 联系

  11. “不觉”和“不知不觉”都强调了无意识的状态,即某人没有意识到或觉察到某事。两者在描述无意识状态时有相似之处。
  12. 在某些语境下,“不觉”可以看作是“不知不觉”的简化形式,两者可以互换使用,但“不觉”更加口语化和灵活。

关于“不觉”的成语或俗语有哪些,它们的含义和用法是什么?

关于“不觉”的成语俗语主要有“不知不觉”,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1. 含义
  2. “不知不觉”意为没有意识到或没有觉察到某事,通常指在某种境下缺乏自觉和警醒。
  3. 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人们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某些行为或感受某些变化,例如时的流逝、个人成长或习惯的养成等。

  4. 出处

  5. 成语“不知不觉”出自宋代朱熹的《朱子语类》第120卷,原文中提到圣贤之学是自然而然地做到的,体现了不知不觉的境界。
  6. 另有说法认为该成语出自明代赵弼的《两教辨》,描述了一种使人昏愚、听信邪说、沉迷于幻想而不自知的现象。

  7. 用法

  8. “不知不觉”为联合式结构,常作谓语或定语使用,形容无意识的状态。
  9. 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多用于述时间的流逝、个人情感的变化或习惯的形成等场景。

  10. 例句

  11.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
  12. 他不知不觉地爱上了这个城市,决定留下来发展。

  13. 近义词与反义词

  14. 近义词有“神不知”、“鬼不觉”,这些词都强调了某种行为或状态在未被察觉的情况下发生。
  15. 反义词为“惊天动地”,表示事情发生得非常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