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得以的意思

得以

拼音dé yǐ

1.得以常用意思: 能够;可以(没有否定式,多用于书面)。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可以 , 能够

例句 1.多亏了有这场座谈会,才让大家得以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得以引证解释

1. 可以;赖以。

1. 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汉 《论贵粟疏》 晁错
2. 民之艰于稼穑,赖岁屡丰,得以足衣食而偿其力,吏亦得以无所事于勤而偷禄。 宋 《诸庙祈雨文》 曾巩
3. 今特来见足下,要足下念平生之好,替我当官一说,申此冤恨,追出家财,付与吾子,使此子得以存活。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4. 那时白话文之得以通行,就因为有废掉中国字而用罗马字母的议论的缘故。 《三闲集·无声的中国》 鲁迅


得以是什么意思

“得以”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dé yǐ”,意思是“能够”或“可以”。它表示通过某种事物或条件使某事得以实现或发生。例如,“充分发扬民主,使每个人的意见得以充分发表出来”。这个词通常用于书面语中,修饰动词或动词短语,表示借助某种手段或条件而能够做某事。

在古代文献中,“得以”也常用于描述通过某种方式或条件实现目标的情况,如晁错在《论贵粟疏》中提到的“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外,“得以”还可以翻译为英语中的“able to”、“so that sb can”等表达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得以”不能单独使用,也没有否定式,通常用于表达可能性可行性。

“得以”在古代文献中的具体应用和例子是什么?

“得以”在古代文献中的具体应用例子主要体现在其表示“能够”或“实现”的含义上。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具体应用和例子:

  1. 在《五人墓碑记》中,有两处使用了“得以”:
  2. “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这句话的意思是“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一座坟墓,把他们的姓名排列于大堤之上。”
  3. “不然,令五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否则,使这五个人保全其头颈而老死于家中,那么虽然能满其自然的寿数,但人们都能像对待奴仆一样对待他们。”

  4. 在《标准教程中,解释了“得以”的意思为“借以达到、借此可以;能够”,并给出了一个例子:“在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水里所含的硫酸盐转化成了硫氢,某些细菌借硫化氢代谢变化,吸收温泉的热量得以繁殖。”

“得以”与其他表示“能够”或“可以”的词汇(如“能”、“可以”)有何区别和联系?

“得以”与其他表示“能够”或“可以”的词汇(如“能够”、“可以”在语义和使用场景上有一些区别和联系。

从语义上看,“得以”通常表示通过某手段或条件最终达到某种结果,强调的是经过努力或等待后实现的结果。例如,在高温和高压下,细菌通过吸收温泉热量得以繁殖。这种用法强调了过程的艰难和结果的实现。相比之下,“能够”和“可以”更多地表达一种可能性或能力,不强调过程的艰难或等待的时间。例如,“人类能够创造工具”,这里只是说明人类具备创造工具的能力,并没有强调这个能力是如何获得的。

从使用场景上看,“得以”多用于书面语中,修饰动词、动词短语或形容词短语。例如:“离开老家二十多年,他今天总算得以重回家乡”。这种用法在口语中较少见,而“能够”和“可以”则更为常见,适用于各种语境,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例如:“这个联欢会,希望孩子们能唱得动、跳得好、写得好、画得好,就是要让所有孩子的特长都能够发挥出来。

此外,“得以”常与副词如“才”、“终于”、“总算”等连用,表示经长时间的努力或等待后才实现的结果。而“能够”和“可以”则没有这种固定的搭配要求,更加灵活。

总结来说,“得以”强调通过某种手段或条件最终实现的结果,常用于书面语中,且多与副词连用;

得以”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和场景有哪些变化?

“得以”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和场景有了一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李向华的研究,“得以”经历了从动介框架到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多个阶段,如“得以0”、“得以1”、“得以2”和“得以3”,最终固化为一个固定的词汇形式。这种演变使得“得以”在现代汉语中更加固定和常用。

“得以”主要用于书面语中,表示“能够”或“可以”,通常用于表达某种条件下的结果或预期的结果。例如:“由于有了这些条件,我们的愿望才得以实现”。这种用法强调了通过某种手段或条件达到某种结果的可能性。

在现代汉语中“得以”被视为一个典型的助动词,其后通常需要跟动词或动词短语。例如:“必须放手发动群众,让群众的意见充分发表”。助动词的使用表明了“得以”在句中的语法功能,即帮助构成完整的谓语结构。

“得以”在不同语境下具有多重含义,包括“能够”、“可以”等。这种多义性使得它在翻译成英语时可以对应多种表达方式,如“enable”、“able to”和“enabling”。这种灵活性也反映了“得以”在现代汉语中的广泛应用。

吕叔湘在其著作中提到,“得以”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也没有否定式,通常用于书面语中。这表明“得以”的使用场景主要中在正式文本和书面交流中,而非口语交流。

在现代汉语中,“得以”常用于述通过某种手段或条件达到某种结果的情况。例如:“在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水里所含的硫酸盐转化成了硫化氢,某些细菌借硫化氢代谢变,吸收温泉的热量得以繁殖”。这种用法展示了“得以”在科学和技术文献中的常见应用。

“得以”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主要应用于书面语中,作为助动词帮助构成完整的谓语结构,并且具有多重含义和灵活性。

如何准确翻译“得以”到英语中,特别是在不同语境下的表达方式?

在翻译“得以”到英语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翻译方法及其适用场景:

这是最常见的翻译方式,适用于描述某人有能力做某事,并且成功完成了该行为。例如: - 我谈了很久,最后终于使她相了我。(I talked a long time, and in the end, I was able to make her believe me.) - 这个女孩从6岁起就会弹钢琴了。(The girl has been able to play the piano since she was six.)

这种表达方式通常用于描述尽遇到困难或挑战,但最终成功完成某事的情况。例如: - 我尝试了几个小时,但还是没能让她相信我。(I tried for hours, but I couldn’t make her believe me.) - 我不知道Max在哪里,但最终还是找到了他。(I didn’t know where Max was, but I managed to find him in the end.)

这种表达方式强调的是成功完成某项任务或目标。例如: - 我谈了很久,最后终于使她相信了我。(I talked a long time, and in the end, I succeeded in making her believe me.)

虽然“could”可以表示一般能力,但在描述具体情境下成功完成某事时,通常不推荐使用。例如: - 我的祖父会说五种语言。(My grandfather could speak five languages.) - 我能看见它,但看不太清楚。(I could see them, but not very clearly.)

这种表达方式用于描尽最大努力去做某事。例如: - 我尽我最大的努力去说服她。(I tried my best to persuade her.)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综合考虑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确保所选词汇最贴近原文的意义和风格。

“得以”在书面语和口语中的使用差异是什么?

“得以”在书面语口语中的使用存在显著差异。“得以”通常用于书面语中,表示“能够、可以”,并且常修饰动词或动词短语,较少修饰形容词短语。例如,在书籍《无阳光的深海世界》中,有多个例子展示了“得以”在书面语中的使用,如细菌通过代谢变化吸收温泉的热量得以繁殖,以及警察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使某人明白自首是唯一解脱的途径。

相比之下,口语中较少使用“得以”,更多地依赖于更直接和简洁的表达方式。口语通常具有更复杂的语法结构和更高的词汇密度,但并不常用“得以”这样的书面语词汇。此外,口语和书面语在复杂性、社会角色和实践上有所不同,选择使用哪种形式取决于上下文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