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病情严重,一度陷入昏迷,气息微弱。
例句
1.路过花丛时,我闻到了一阵芬芳的气息。
1. 呼吸;呼吸出入之气。
引
1. 兽死不择音,气息茀然,于是并生心厉。
《庄子·人间世》
2. 今部曲皆年耆,卧在床席,非糜不食,眼不能视,气息裁属者,凡三十七人。
三国 魏
《上书请免发取诸国士息》
曹植
3. 气息榻然双翅垂,犹入笼中就颜色。
唐
《有鸟》诗之十六
元稹
4. 母衰迈受惊,仅存气息,二三日不复饮食。
清
《聊斋志异·云萝公主》
蒲松龄
5. 这是说话时透换气息的正常方式。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
洪深
2. 指说话声气。
引
1. 不寻思当街上正是哥哥睡,直背的到家来不得口好气息,倒吃顿泼拳搥。
元
《杀狗劝夫》第二折
2. 养气定辞,审音辨物,揣摩一时亡命小家妇女口吻气息,闻者𬴐咍嗢噱。
清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
李斗
3. 指讯息。
引
1. 汉口路通荆、雍,控引秦、梁,粮运资储,听此气息,所以兵压汉口,连络数州。
《梁书·武帝纪上》
2. 此皆吾党气息隔绝,万能自为联合,致良恶无从而辨,薰莸同于一器。
《中国同盟会》
邹鲁
4. 气味。
引
1. 天能种百草,莸得十年有气息。
唐
《人道短》诗
元稹
2. 这么气息,倒熏坏了我!
《红楼梦》第四七回
3. 有人说你有个眼睛可以辨五色,耳朵可以辨五声,鼻能审气息,舌能别滋味。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
4. 我住的房子……散发着浓重的霉烂气息。
《海燕》
闻捷
5. 这明经略,名禄……年方四十五岁,弓马娴熟,韬略精通,而且下士礼贤,毫无骄奢气息。
《花月痕》第一回
6. 或者是因文章中略有一点学生做文的气息,而先生就随手举出来,那也罢了——然我不曾读过书却是事实。
《水云集·致唯刚先生》
沈从文
5. 指诗文的风格。
引
1. 是故两汉文章,著于班范,体制和正,气息渊雅,不为激音,不为客气。
清
《与友人论古文书》
阮元
2. 自是而后,凡为文者,语必因人,句不自造,其构思不远,而气息益臻薄弱,不复上拟古人矣。
《论文章源流》
田北湖
6. 气恼。
引
1. 他见我吃一口走如飞,自从我做作风魔汉,受了些腌䐶歹气息。
元
《马陵道》第三折
“气息”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不同的语境和使用场景而变化。在汉语中“气息”的拼音为qì xī,主要解释如下:
呼吸:这是“气息”的基本含义,指的是呼吸时进出的空气。例如,“奄奄一息”形容人快要断气的状态。
气味:指通嗅觉感知到的气味,如花香、食物的味道等。例如,“一阵芬芳的气息从花丛中吹过来”。
说话声气:在某些情况下,“气息”也可以指说话时的声音和语气,如“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讯息:有时“气息”被用来比喻某种信息或暗示,如“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可以感受到一种紧张的气息”。
习气:在文学或哲学上,“气息”可以喻指某种习惯或风格,如“这篇文章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诗文风格:在文学创作中,“气息”常用来描述文章或诗歌的风格,如“这篇文章的文风清新脱俗,充满了艺术的气息”。
气恼:在某些情况,“下气息”也可以表示一种情绪状态,如“他因为生气而感到气恼”。
此,“气息”在文化和哲学中也有更深层次的解释。例如,在伊斯兰教法学家伊斯法罕伊的观点中,气息与人类的智慧和善良相关,是知识形成的重要因素。而在中医理论中,气息被视为生命活力的表现,与血液共同构成生命的基础。
“气息”不仅是一个生理现象,还涉及到文化、情感和哲学等多个层面,其具体含义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
在中医理论中,气息(气)被视为生命活动的核心要素,具有动态和功能特性。气不仅是宇宙万物生成和发展的根本要素,也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和健康状态的关键。根据《黄帝内经》等经典文献,气是推动血液循环、调节阴阳平衡的重要量。
从生理角度来看,气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并在体内运行,推动心脏跳动和血液流动。中医认为,呼吸顺畅自然,气息平稳,体内元气稳固,从而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行。此外,气还与人体的营养、温煦和免疫能密切相关。
在病理方面,气的失调表现为气滞、气郁气虚等症状,这些症状可以通过调整气的运行和平衡来预防和治疗。例如,在针灸、艾灸和推拿等治疗方法中,“得气”后产生的酸、沉、胀、麻等感觉提示了不同组织对针刺作用的反应。
中医还强调通过特定的呼吸训练和身体放松来改善气息,从而促进健康。例如,深呼吸练习、太极拳、瑜伽等运动可以增强气场,提升免疫力和精神状态。此外,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良好情绪也是保持气充足和畅通的重要手段。
总之,在中医理论中,气息不仅是一个哲学概念,更是一个际应用于诊断、治疗和养生的重要工具。
在伊斯兰教法学家伊斯法罕伊(Al-RaghiAb l-Esfahani)的著作中,他探讨了气息与人类智慧和善良之间的关系。他的思想强调了如何通过培养灵魂的美德来实现今生和来世的幸福,这些美德包括爱与正义等关键概念。
虽然具体关于气息的描述在我搜索到的资料中没有直接提及,但可以推测,伊斯法罕伊可能认为气息作为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与人类精神状态和道德品质密切相关。在伊斯兰教中,灵魂(ruh)被视为上帝赋予人类的属性,与气息(nafas)紧密相连。因此,气息可能被看作是连接身体与灵魂的桥梁,影响着人的智慧和善良。
此外,伊斯兰教中的良心(nafs)被认为是直接记住并感知帝的存在,它需要平衡以维持身体和精神的和谐。这种平衡不仅涉及身体的左右平衡,也涉及动物性与精神性、善与恶能量之间的平衡。因此,气息作为维持这种平衡的关键因素之一,可能在伊斯法罕伊的著作中被讨论为促进智慧和善良的重要途径。
在文学创作,通过气息来描述文章或诗歌的风格是一种而富细腻有表现力的手法。气息在文学创作中可以理解为作家的“底气”和“心力”,是知、情、、意、技混合而一的内在“潜流”。这种内在的“潜流”需要经过作家审美意识的制约与谐调,才能成为动人心的意魄境和情节。
要通过气息来描述文章或诗歌的风格,作家需要恰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与技巧,从各个侧面、层次,不同程度地去撞击读者的心灵,从而把作品的感染力不断推向高潮。例如,在诗歌创作中,可以通过特定的语法、意象、背景和结构来塑造语气和氛围,使读者感受到诗歌中的感,如阴郁、乐观、悲伤、欢快等。通过这些元素,作家能够将平淡无奇的文字变得有意义,甚至具有目的性。
此外,描述气味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气味能够唤起记忆和情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通过使用如“果香”、“辛辣”和“甜香”等词汇,可以捕捉到个人的独特香气,营造出浪漫细腻或温暖浓郁的氛围。气味的分类和描述词的选择可以为读者描绘一个清晰的画面,使气味栩栩如生。
“气息”在不同文化中具有多种独特的象征意义和应用。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文化背景及其对“气息”的独特解读:
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文化中,“气息”不仅指呼吸时进出的气,还涵盖了香气、特征或显著的优点、讯息、气味诗文以及的风格等多个方面。例如,古代文献《庄子》和《红楼梦》中,“气息”被用来形容人物的状态或自然景象的特征。此外,“书香”一词最初指的是书籍散发的香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演变成象征高雅、文化、知识和智慧的符号。
古希腊文化: 在古希腊文化中,空气(即气息)被视为运动和呼吸的象征,融合了“湿润”和“炎热”的特质,具有轻盈感,并位于宇宙中的水与火之间。空气还象征着人类灵魂和生命的气息,在早期希腊医学中,人们认为吸入的空气通过一系列“烹饪”过程使血液得到滋养和提振。
西方文化中的铃兰花: 铃兰花在西方文化中代表着忠诚、幸福和爱情,被视为结婚礼仪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其芳香气息则象征着高雅和清新够,能令人心情愉悦,产生宁放松静和的感觉。
黑色玫瑰的文化象征: 黑色玫瑰在不同文化中承载同着不的象征意义。在某些文化中,它代表着神秘与诱惑,而在其他文化中则象征着威慑力和力量。这种独特的气息吸引了那些追求与众不同和个性的人们,并在艺术形式中被用来表达感和思想。
米兰花的文化意义: 米兰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勇敢和情,古代勇士们出征前会携带米兰花以获取勇气。在神话传说中,米兰花与维纳斯女神紧密相连,被尊称为“维纳斯之花”,如今广泛应于婚礼、庆典装饰以及香水和化妆品的制作中,传达着浪漫优雅的气息。
在艺术和表演领域中,气息的运用是表达情绪状态的重要手段。无论是戏剧、舞蹈还是声乐演,气息与情感之间存在着紧密且微妙的关系。
在戏剧表演中,演员通过调整气息的状态来精准地表角色的情感状态。例如,当需要表达愤怒或激动的情感时,演员会采用较快的呼吸节奏和较强的气息力度;而当需达悲要表伤或温柔的情感时,则会采用较慢的呼吸节奏和较弱的气息力度。这种气息的调整不仅有助于演员更加真实地呈现角色的情感状态,还能增强台词的感染力。
在舞蹈表演中,气息同样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对气息的良好控制,舞蹈者能够更好地展示舞蹈艺术的气韵,并有效地传达出舞蹈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在需要表达悲伤情绪的时候呼吸要短促,甚至出现一定的抽泣声。这种气息的变化可以强化情感表达的效果,并最终反作用于情感。
在声乐演唱中,气息的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演唱者需要根据歌曲的情感和节奏调整气息的吸入量和强度,以保声音与气息完美融合,呈现出更好的演唱效果。例如,在演唱长句或难度较高的乐曲,要时确保气息的良好支撑,避免因气息不足而出现中断的情况。
此外,在京剧艺术中,气息与表演的有机联系尤为重要。京剧演员在表演时,心中可以画一个“气息流程图”,如同“心电图”一样,通过气息的变化来外化角色的情感。例如,“爱”~~(缓中有激情);美(气息舒缓﹏﹏);惊∧(气息突停);气(气息急促而短快);哀气息下垂,不稳定);失望(气息散而撒流)。
总之,在艺术和表演领域中,气息的运用是表达情绪状态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