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们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就将不可逾越的长江天堑给征服了。
2.从那之后,我们之间就有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1. 亦作“踰越”。跨越;超越。
引
1.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
《左传·成公十三年》
2. 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3. 佑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旧多珍怪。”
《东观汉记·吴
4. 亦何必居丧上书,逾越典礼,进逆耳之说,求终身之弃,而自置于贫贱之地乎?
宋
《上执政书》
范仲淹
5. 惟褚筠心学士斋宿时,梦一丽人携之行,逾越墙壁,如踏云雾。
清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
纪昀
6. 原来清华大学虽然是资产阶级的学校,封建性却也很浓,同样是教授,却等级森严,不可逾越。
《清华杂忆》
吴晗
7. 我们要逾越的也不只是十万大山,我们要攀登的也不只是千里岷山!
《光的赞歌》
艾青
“逾越”一词在中文中有多种含义,主要表示“超越”或“跨越”,也可以指“走过了界限或边界”。它常用于描述在空间上越过障碍物,或在时间上超越过去的经历或困境。例如,在古代文献中,“逾越”常被来描述跨越山川、征伐敌国等行为,如《左传·成公十三年》中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
此外,“逾越”也可以用于比喻超越等级、地位或限制,如范仲淹在《上执政书》中提到的“逾越典礼”,以及现代汉语中形容突破法律、规矩等界限的行为,如“逾越法”。
“逾越”一词在不同语境下具有丰富的含义,既可以指物理上的跨越,也可以表示精神的超越。
在古代文献中,“逾越”一词具有多种具体应用和例子,主要涉及法律、宗教仪式以及历史事件的记载。
在中国古代法律文献中,“逾越”常指跨越城市或城墙等行为。例如,《法经》中的《杂律》规定了“越城”惩罚措施,即跨越城池的行为。如果一人越城,则会被诛杀;如果是十人以上,则会夷其乡及族。《唐律》也对“越州、镇、戍城及武库垣者”进行了详细规定,如越州者徒一年,县城者杖九十。《大清律例》同样规定了越府、县、镇城的惩罚措施,如越府者杖一百,越官府公廨墙垣者杖八十。
在《出埃及记》中,逾越节(Passover)是一个重要的宗教节日,其仪式包括每家宰杀一只羊羔,并用羊血涂抹在房屋的门框和横梁上,以保护以色列人免受瘟疫的侵袭这一仪式不仅是为了纪念耶和华在埃及拯救以色列人的行为,也是为了纪念耶稣受难时的象征意义。此外,《约拿书》中也描述了逾越节作为家庭活动的重要性,强调了家庭成员的参与和庆祝。
在《圣经》中,逾越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创世之初,直到诺亚的寿命,诺亚和他的儿子们持续庆祝这个节日长达350年。这一节日在以色列人中一度被遗忘,直到上帝重新命令他们每年在特定月份庆祝一天。此外,《申命记》中也提到了逾越节作为三大年度朝圣节日之一并与中央圣殿紧密相连。
范仲淹在《上执政书》中提到的“逾越典礼”具体内容和背景如下:
范仲淹在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因母亲去世而守丧在家。按照当时的礼仪定,丁忧期间不应言及国事,否则被视为逾越典礼。然而,范仲淹不顾这些陈规陋习,冒险上书《上执政书》,阐述了他对政治改革的迫切看法,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如“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慎选举,敦教育,举将才,保直臣,斥佞臣”等。
范仲淹在书中多次强调自己逾越典礼的行为,并解释其动机:“某居亲之丧,上书言事,逾越典礼,取笑天下。”他指出,尽管这样做会让自己成为笑柄,甚至可能受到惩罚,但他仍然选择这样做,是因为他不能因为个人的哀痛而忽视国家的忧虑:“岂欲动圣贤之知,为身名之计乎?盖闻忠孝者天下之大本也,其孝不逮矣,忠可忘乎?此所以冒哀上书,言国家事,不以一心之戚,而忘天下之忧。”。
范仲淹的这种行为体现了他深厚的忧患意识和对国家的责任感。他明确表示,即使在居丧期间,也不能忘记天下苍生的福祉,因此他愿意冒着被责罚的风险,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在现代汉语中,“逾越法令”通常指是超越法律规定的界限或违反法律制度的行为。我们可以从历史文献和现代语境中找到一些典型案例来说明这一概念。
清代昭连在《啸亭杂录·曹剑亭之谏》中指出刘全纳贿造屋逾制,这也是一个典型的逾制案例。
僭越案例:
“逾越”一词在不同文化或语言中确实有相似的表达或含义。例如,在希腊语中,“ὑπερβαίνω”(huperbaínō)可以表示“超越”或“逾越”,在道德意义上也可以表示“违反”或“违背”。在阿拉伯语中,“超越”可以指代速度的快慢、界限的突破,甚至在宗教和道德语境中使用,“超越真主的界限”。此外,在拉丁语中,“trans-”前缀也常用于表示“逾越”,如“transgress”。
“逾越”在精神层面的超越,可以从哲学和宗教的角度进行理解。在哲学中,“逾越”通常指个体超越自身的局限,追求更高的存在状态或实现自我完善。例如,在黑格尔哲学中,“逾越”被理解为绝对精神的自我开显、认识和实现过程。而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人类的发展被视为种自我发展和自我解放的过程,这种进步可以是有限的历史现象,也可以是无限展开的状态。
在宗教领域,“逾越”则常常与对更高(超自然、单一、绝对)存在的信念相关联。例如,在犹太教中,“逾越”被理解为一种庆祝自由和克服压迫的节日,逾越节教导人们相信人类将克服压迫,自由将统治世界。在佛教中,“逾越”则指向消除对五蕴的执着,达到理上的超越,即净土的概念,通过克服世俗欲望获得绝对的灭亡和幸福。
此外,不同宗教传统对逾越”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基督教中,“逾越”可能指向上帝的绝对意志和历史主权,而在伊斯兰教中,则强调上帝的绝对超越性,免将本体论与上帝联系起来。这些不同的解释反映了“逾越”在不同文化和宗教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总之,“逾越”在精神层面的超越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既涉及个体对自我局限的超越,也涉及对更高存在的追求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