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随着年龄的增长,儿时的记忆在脑海中渐渐模糊了。
2.站台上的人们向渐渐远去的火车招着手。
1. 逐渐。
引
1. 广伪死,渐渐腾而上马,抱胡儿而鞭马南驰。
汉
《汉纪·武帝纪三》
荀悦
2. 更怜晴日色,渐渐暖贫居。
唐
《早春病中》诗
张籍
3. 却说先主在永安宫,染病不起,渐渐沉重。
《三国演义》第八五回
4. 往东入了长安街,人马渐渐稀少起来。
《骆驼祥子》十一
老舍
2. 植物吐穗或吐絮貌。
引
1. 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史记·宋微子世家》
2. 麦渐渐以擢芒,雉鷕鷕而朝鸲。
《文选·潘岳〈射雉赋〉》
3. 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明
《金莲记·弹丝》
陈汝元
3. 流淌貌。
引
1. 肠纷纭以缭转兮,涕渐渐其若屑。
汉
《九叹·远逝》
刘向
2. 中宵倚墙立,淫泪何渐渐。
唐
《苦寒》诗
韩愈
3. 渐渐清溪沚,其下多鸳凫。
清
《戊辰冬与张四明分手即事纪别》诗之七
黄𬸦来
1. 山石高峻貌。渐,通“巉”。
引
1.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
《诗·小雅·渐渐之石》
渐渐”是一个汉语副词,表示程度或数量逐步地、慢慢地变化。它强调事物变化或发展的渐进性和时间的推移。例如,“天气渐渐暖和起来了”、“病情渐渐沉重”等表述中,“渐渐”都体现了一种逐渐变化的过程。
“渐渐”可以用于描述事物的变化、发展或进步的过程,比如一个人逐渐习得某种技能、知识,或者一个事物逐步变得更好、更完善。外,“渐渐”还可以用来表示时间的推移,描述一个事物逐渐发展到某种程度。
在不同的语境中“渐渐”还可以表示植物吐穗或流淌的貌,以及山石高峻的貌。总之,“渐渐”是一个多义词,可以表示程度的逐步增加、时间的逐渐变化以及数量的逐渐减少。
“渐渐”一词在汉语中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学作品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渐渐的含义与法解析》,该词最早出现在汉代刘向的《九叹·远逝》中,描述水流声或流淌貌,常用于形容事物逐渐变化的过程。唐代韩愈的《苦寒》诗以及清代黄鷟来的《戊辰冬与张四明分手即事纪别》诗之七中也有使用,表明其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性。
此外,《汉语史纲要》指出,汉语的历史演变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发展,而“渐渐”作为词汇的一部分,其演变也反映了整个汉语词汇体系的变化。从上古到近代,汉语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变迁,词汇、语法和发音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受到外来语言的影响。
现代汉语中,“渐渐”不仅用于描述自然现象,还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体现了汉语词汇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例如,在老舍的《骆驼祥子》中,“渐渐”被用来描绘长安街上人马稀少的情景,展示了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
“渐渐”、“逐渐”和“逐步”都是表示变化的副词,但它们在使用上有一些细微的区别。
从意义上来看,“渐渐”和“逐渐”都强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慢变化,而“逐步”则更侧重于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变化。例如,“渐渐”常用于描述自然现象或抽象事物的变化,如“天气渐渐暖起来了”;而“逐渐”则可以用于描述事物的自然演变或人为的努,如“他的文化水平逐渐提高”。相比之下,“逐步”则更多地用于描述有意识的、按计划进行的变化,如“工作逐步开展起来了”。
在用法上,“渐渐”通常修饰动词,并且后面不能加“着”或“过”,且动词后面应该有宾语或补语。例如,“雨渐渐停了”。而“逐渐”不仅可以修饰动词,还可以修饰形容词,并且可以出现在句首。例如,“事情逐渐就绪”。“逐步”只能修饰动词性成分,并且通常用于描述人的有计划的努力。
此外,“渐渐”和“逐渐”都可以表示缓慢的变化,但“渐渐”更侧重于新产生的、从无有的变化,而“逐渐”则侧重于在一定基础上出现的慢慢变化。例如,“随着冬天的临近,树上的叶子渐渐地掉光了”,这里的“渐渐”强调了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河水逐渐上涨”则强调了在已有基础上的逐步增加。
在文学作品中,“渐渐”一常被用来增强情感表达,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描述情感变化:在文学作品中,“渐渐”常用于描绘人物情感的逐步变化。例如,在《渐渐》这部连载小说中,作者话眠通过“渐渐地我明白了”、“渐渐被你吸引”等句子,表达了随着时间推移,人物之间的情逐渐加深的过程。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变化和成长。
描绘自然景象:文学作品中,“渐渐”也常用来描述自然景象的变化,从而增强情感表达。例如,文章提到的“黑云沉降、红日坠落、荷叶舞动、枫叶变黄”等场景,都是通过“渐渐”来表现自然界的微妙变化。这些描写不仅增加了画面感还为情感增添了深度和层次。
表现时间流逝: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渐渐”被用来表现时间的流和事物的发展。例如,文章中提到的“春天万物复苏、小草柳树变绿”,以及“雨悄悄地下着”,都是通过“渐渐”来强调时间的推移和生命成长。这种表达方式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
增强细节描写:通过“渐渐”的使用,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更加生动和真实。例如,在描述人物心理变化时,使用“渐渐地,秦额头上布满了密集”的句子,不仅突出了人物的心理状态,还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
营造氛围与意境: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渐渐”还被用来营造特定的氛围和意境。例如,在描绘夜晚城市入睡、日出山峦苏醒的场景时,使用“渐渐”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这种氛围的营造有助于增强读者的情感共鸣。
总之,“渐渐”一词在文学作品中通过描述情感变化、自然景象、时间流逝以及细节描写等方式,增强了情感表达的丰富性和深度。
“渐渐”一词在不同方言中的使用情况和含义存在一的差异。首先,从语音上看,虽然“渐渐”在普通话中读作“jiàn jiàn”,但在一些方言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发音。例如,在粤语中,“渐渐”的发音可能与普通话不同。
在词汇的使用上,“渐渐”在各方言区可能有稍微不同的含义或用法。例如,在某些方言中,“渐渐”可能更多地用于描述自然现象的变化,而在其他方言中则可能更常用于描述人的行为情感的变化。此外,由于方言之间的词汇差异,有时书面形式相同的词在不同的方言区,其真实含义有所变化,表现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对换、词义移等。
在教学中有效地教授“渐渐”这一词汇,以帮助学生理解其多义性和应用场景,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演示实验法:通过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渐渐”的含义。例如,教授《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装有有色水的瓶子,并在瓶子的水平线上画个记号。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将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时水位逐渐上升的情景,使学生明白“渐渐”即为“慢慢地”的意思。
多媒体与动画辅助: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渐渐”的变化过程。例如,通过动画展示雨水由慢到快逐渐连成一条线的过程,让学生对比并理解“渐渐”的含义。
生活化语言应用: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用“渐渐”造句。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描述秋天天气变凉或山坡上的大树变绿等现象,从而加深对“渐渐”的理解。
近义词替换法:通过让学生给“渐渐”换词,如“慢慢”、“逐步”等,帮助他们理解“渐渐”的近义词及其用法。
朗读与比较:通过朗读和比较不同句子中的“渐渐”,让学生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例如,在阅读“水上飞机渐渐离开水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渐渐”与“迅速”是否矛盾,并通过朗读加深理解。
梯度训练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渐渐”的用法。例如,先让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渐渐”的意思,再通过读中感悟、变换句式和补充句子的方式,最后让学生单独运用“渐渐”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