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核对的意思

duì

核对

拼音hé duì

1.核对常用意思: 审核查对。

词性动词
近义词 校对 , 核查 , 查对 , 复核
例词核对账目

例句 1.你记得把这些票据收好,以后还要核对呢。
2.每到周末,吴老师就要核对一次考勤登记。

核对引证解释

1. 审核查对。

1. 臣等议得: 巡抚佟国勤、郎中孙文成奏称,重修龙虎山庙宇,估计用银一万八千八百余两,已将其估算细数册核对相符。 清 《内务府总管赫奕等题孙文成请兼盐差应勿庸议本》 康熙
2. 学院恼了,传了弥轩去,当堂核对笔迹。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
3. 〔伍队长〕再一次和潘小伟核对着可能已经核对了很多遍的方案细节。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第十四章 海岩


核对是什么意思

“核对”是一个多义词,其基本含义是通过对比和验证来确认信息、数据或事实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在不同的语境中,“核对”的具体应用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1. 财务和会计中的核对:在财务和会计领域,核对通常指对账簿记录、凭证、报表等进行相互检查,以确保其内容一致性和准确性。例如,在会计稽查中,核对法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用于验证书面资料与实物记录是否相符,发现可能存在的错误或舞弊行为。此外,核对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也非常重要,通过核对资产负债表项目、总账账户余额等,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审计中的核对:在审计过程中,核对是指审计人员通过检查相关文件来验证账簿中交易记录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以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种核对过程帮助审计员获取关于交易完整性和有效性的证据,并确保没有欺诈行为。

  3. 日常应用中的核对:在日常生活中,核对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如核对账目、核对考试答案、核对物品清单等。例如,在购物时,核对收据和商品以确认购买的物品和金额是否正确;在考试前,核对准考证、考试时间和考场以确保参加考试的准确性。

  4. 文献学和校勘中的核对:在文献学中,核对特指对书籍或散页文稿的校勘,描述书籍的大小、帖码、页码等情况。这种核对需要细致地比较不同版本或手稿之间的差异,以确保文本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5. 其他领域的核对:核对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如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通过查询、比对和核算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核对一个涉及对比和验证的过程,旨在确保信息、数据或事实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它在财务、审计、日常应用以及文献学等多个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核对在财务和会计中的具体操作流程是什么?

在财务和会计中,核对的具体操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准备阶段
  2. 收集所有需要核对的账目和凭证,如日记账、明细账、总账、银行对账单等。
  3. 确保这些账目和凭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避免遗漏或错误。
  4. 熟悉核对账的相关法规和规定,确保整个核对过程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5. 核对账过程

  6. 核对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一致性,确保每一笔交易都有对的凭证支持。
  7. 核对总账与明细账的对应关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8. 对于发现的差异和错误,及时进行记录和标注,以便后续处理。

  9. 账表核对

  10. 两个或多个账表或财务报表进行比较和检查,以确认记载的内容是否准确无误。
  11. 核对会计报表中的数字是否与总分类账的期余额相符。
  12. 检查会计帐本与现金流量表是否符合相应会计原则。

  13. 特定项目核对

  14. 银行核对:将银行对账单与企业内部记录进行匹配,确保两者一致。
  15. 应付账款核对:通过比内部记录与供应商发票和账单,验证企业对供应商的应付款项准确性。
  16. 应收账款核对:制作对账单并由户确认,确保应收账款的准确性。

  17. 总结与反馈

  18. 对于发现的差异和错误,及时查找原并进行调整,确保账目的准确性。
  19. 使用专业会计软件,如用友畅捷通的好会计软件,提升效率,减少错误,确保账务流程的确性和可靠性。

  20. 定期核对与持续改进

  21. 建立定期核对计划,保持记录组织有序,实施内部控制,利用自动化和科技。
  22.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审计过程中核对的具体方法和技术有哪些?

在审计过程中,核对法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用于验证书面资料与实物或不同书面资料之间的相符性。以下是核对法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1. 会计资料间的核对
  2. 证证核对: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之间的核对,确保两者内容一致。
  3. 账证核对:记账凭证与各类账簿(如日记账、分类账、明细账、总账)之间的核对,验证其金额和内容是否相符。
  4. 账账核对:总分类账的借方余额与贷方余额合计数的核对,以及日记账与分类账、明细账与总账之间的核对。

  5. 会计资料与其他资料的核对

  6. 账表核对:总账与会计报表之间的核对,确保报表数据与账记录一致。
  7. 表表核对: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之间的核对,验证其相关数据是否相符。
  8. 账实核对:实物账簿记录、实物资产卡片与实物监盘结果的核对,通常需配合监盘方法进行。
  9. 其他资料核对:如银行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出入库记录与计算、结转成本的会计记录的核对等。

  10. 具体应用实例

  11. 比较凭证与账簿记录、账簿与账簿记录(总账与明细账)、账与报表记录、账与卡、账与实之间的数额是否一致。
  12. 比较分类账借方余额与贷方余额的合计数是否相符。
  13. 比较原定预算、指标、定额、承包基数与实际考核数据是否相符。
  14. 比较生产记录、发货记录、原材料消耗记录、产成品入库记录、废次品记录、考勤记录等与相应账簿记录的内容和数额是否一致。
  15. 比较销售合同、外加工合同、联营合同等内容与金额与账簿记录是否相符。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效地进行核对以提高准确性?

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进行核对以提高准确性,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1. 使用条件格式和数据验证:通过设置条件格式,可以快速标记异常数据,如重复值、错误数据或超出特定范围的数据。这有助于提高数据核对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利用数据验证功能确保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通过设置规则限制单元格允许输入的值,减数据输入错误。

  2. 运用公式和函数:例如,使用IF函数来判断两个单元格的值是否一致,或者使用VLOOKUP、SUMIF等函数简化复的数据核对和分析过程。此外,还可以使用“选择性粘贴法”,将两个表的数据复制到新的工作表中,并使用公式比较数据范围。

  3. 采用统计分析法:对于复杂数据结构和大量数据的情况,可以使用方差分析(ANOVA)等统计方法来确定数据之间的差异。

  4. 使用专业工具和技术: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如数据比对软件、数据库管理工具和数据分析工具,可以提高数据核对的效率和准确。

  5. 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流程:通过加强员工培训,提升专业水平,降低错率,并制定严格的管理流程,明确责任人和操作步骤。

  6. 定期调整和核对账目:及时纠正问题,避免错误积累,并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核实账目。

  7. 手动审查:虽然耗时,但手动审查能发现自动化工具无法检测的问题确保数据的逻辑和上下文正确。

文献学和校勘中核对的技术和标准是什么?

文献学和校勘学在核对技术和标准方面有其独特的方法和原则。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校勘的定义与目的: 校勘是对古籍文献的文字、篇章等内容进行审查、核对与整理,其目的是努力恢复古籍的本来面貌,提供尽可能接近原稿的善本。校勘学通过文本校勘和史实考据,还原历史语境和文本面貌,揭示文本意义。

  2. 校勘的原则: 校勘学的基本原则包括保存古代典籍文献的原则、维护历史真实的原则、保持历史原貌的原以及整理科学规范的原则。这些原则确保了校勘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 校勘的方法: 校勘的方法主要包括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具体步骤包括:

  4. 调查版本:搜集所要校勘的文献的各种版本及相关研究资料。
  5. 版本比较:对不同版本的古籍进行比对、对照以确定各版本的异同和差异之处。
  6. 制定校勘标准:确立校勘原则和流程,明确标点、标注、刊刻细节方面的要求与规范。
  7. 采用多种校勘方法:如对校、本校、他校、理校等方法,力求还原古籍文献本来面目。

  8. 校勘的具体步骤

  9. 确定底本与校本:选择一个较为可靠的版本作为底本,并选择其他版本作为校本。
  10. 拟定工作细则:包括确定各个版本的简称、划分通校与参校的版本及校勘的先后次序、校勘各本时所用的颜色与记号。
  11. 撰写“校勘记” :记录校勘过程中的发现和处理方法,以便于后续研究和参考。

  12. 校勘的功效: 校勘的功效包括复原文献原貌和理清版本源流。通过校勘,学者可以揭示文本生成变异和阐释理解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义。

  13. 校勘成果的表述: 校勘成果通常以“凡例”和“校勘记”的形式呈现,详细记录校勘过程和结果。

文献学和校勘学在核对技术和标准方面,强调科学性、准确性以及历史真实性的维护。

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的流程和标准有哪些?

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的流程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核对对象: 核对对象包括申请及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以及与申请人非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核对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并委托相关单位和金融机构进行查询和核对。

  2. 核对内容: 核对内容涵盖家庭成员基础信息、收入信息和财产信息,包括户籍、婚姻、死、教育、就业、残疾、出入境信息,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以及不动产和动产信息。此外,还需考虑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支出、经营成本等。

  3. 核对流程: 核对流程通常包括接受委托、信息获取、信息比对和出具核对报告四个阶段。具体步骤包括资料审核、信息交换、初审、审核、补正和终止核对等环节。在某些情况,如跨地域或特殊情况,核对时限可适当延长时间。

  4. 核对标准: 核对标准涉及对工资性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以及家庭财产的认定。这些标准旨在确保核对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 授权与委托: 核对工作需要取得申请人的授权或遵循特定流程。各级核对机构依授权、依委托开展核对工作,并对《核对授权书》和《核对委托书》的完整性进行审核。

  6. 信息化手段: 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数据,解决家庭经济状况信息不共享和隐性收入、财产核查难的问题。

  7. 监督管理: 核对工作需接受监督管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