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山腰上住着几户人家,这些年都以种茶为业。
例句
1.贫寒人家的孩子大都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例句
1.自己没有把握办成的事,不要随便向人家许诺。
例句
1.你俩快把这些东西给人家送回去吧。
例句
1.原来是你搞的鬼,差点没把人家吓死!
1. 他人之家。
引
1. 里克曰:“弑君以为廉,长廉以骄心,因骄以制人家,吾不敢。”
《国语·晋语二》
2. 故大屋移倾,则下之人,不待告令,各争其柱之。仁者,兼护人家者,且自为也。
汉
《潜夫论·释难》
王符
2. 民家;民宅。
引
1. 《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
《史记·六国年表序》
2. 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汉书·佞
3. 己酉,董卓焚洛阳宫庙及人家。
《后汉书·献帝纪》
4. 广西贺州有一人家,共一大门,门里有两廊,皆是子房,如学舍僧房。
《朱子语类》卷九十
5. 这十路军马各自都来下寨,近山砍伐木植,人家搬掳门窗,搭盖窝铺,十分害民。
《水浒传》第七八回
6. 在这一点上,执政府颇像寻常的人家,而不像堂堂的“执政府”了。
《执政府大屠杀记》
朱自清
3. 住户。
引
1. 雀甚嗜之,必须近人家种矣。
北魏
《齐民要术·荏蓼》
贾思勰
2.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唐
《山行》诗
杜牧
3. 蓼浦初闻雁,人家半在船。
宋
《晚至松门僧舍怀寄李太祝》诗
余靖
4.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元
《天净沙·秋思》曲
马致远
5. 小草,你妆饰了富贵人家底庭园,却受够了他们底芟夷和蹂躏。
《旧梦》诗
刘大白
4. 家庭。
引
1. 以至贫下人家,就店呼酒,亦用银器供送。
宋
《东京梦华录·民俗》
孟元老
2. 且江北人家素无积蓄。
明
《凤阳等处灾伤疏》
唐顺之
3. 倘或亲友知道了,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王法规矩都没有。
《红楼梦》第七回
4. 人家不像个人家,吃饭连张桌子也没有。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
周而复
5. 家业。
引
1. 此儿阔达好奇,终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
《北史·僭伪附庸传·慕容垂》
2. 我们原说,与他夺了人家,要谢我们一千银子。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3. 想我家自从高祖阙九员外靠着天理,做起一分人家。
清
《奈何天·虑婚》
李渔
6. 未嫁前的夫家。
引
1. 江小娘在家,初意要替他寻个人家,急切里凑不着巧。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2. 嘱咐他见了姑娘,千万莫问他有人家没人家的这句话,是个入门问讳的意思。
《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
3. 现在也不必恨他了,反而叫我们给莲儿选了家好人家。
《获虎之夜》
田汉
7. 别人;他人。
引
1. 又人家治国,舟船城郭,何得不护?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2. 成(李成)官至尚书郎,其山水寒林,往往人家有之。
宋
《归田录》卷二
欧阳修
3. 岂知你所为不义若此!点污了人家儿女,岂是君子之行!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4. 反正人家不是傻子,咱们的底细,人家心里早已是雪亮的。
《画展》
闻一多
5. 人家大学生有作有为时时在以改良社会为己任的多着呢。
《水云集·致唯刚先生》
沈从文
8. 对人称自己。
引
1. 人家不中物,渐渐逼他来。
唐
《游仙窟》
张𬸦
2. 你这泼猴,其实惫懒!怎么上门子欺负人家!
《西游记》第三一回
3. 我的茶呢?人家忙得要死,吃了茶就要有事去。
《谭九先生的工作》
张天翼
9. 与名词连用表示身份。
引
1. 他起初因见父亲是个武出身,受那外人指目,只说是个武弁人家。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2. 只因你父亲亡后,我一个寡妇人家,只有出去的,没有进来的。
《儒林外史》第一回
3. 又过了三四年,她们告诉我,姑娘人家要斯文些,笑是没规矩的。
《笑的历史》
朱自清
10. 指人。家,助词,无义。
引
1. 好约寻芳客,问前度,那人家。重呼酒,摘琼朵,插鬓鸦。
元
《六州歌头·孤山寻梅》词
张翥
2. 怕人家调犯,早共晚夫人见些破绽,你我何安?
元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王实甫
3. 那人家薄劣,故把雕鞍锁者。费千金要买闲风月,真眷爱等闲撇。
元
《一枝花·女怨》套曲
朱庭玉
11. 妻子。
引
1. 待别娶个人家,觑了我行为,肯嫁的少。
金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
董解元
12. 指家里的人。
引
1. 其家张灯戏钱,忽见二小手出灯下,大言曰:“乞一钱。”家人或唾之,又曰:“我是汝家女婿,何敢无礼。”一称乌郎,一称黄郎,后常与人家狎熟。
唐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
段成式
“人家”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种含义和用。在不同的语境下,“人家”可以指代不同的对象,具体解释如下:
他人、别人:这是最常用的含义之一。当提到“人家”时,通常指的是除自己或特定对象之外的其他人。例如,在句子“你不要总是想着自己也要多想想人家。”中,“人家”指的是除说话者以外的其他人。
自己:在某些方言或口语中,“人家”也可以用来指代说话者自己,表达一种自嘲、自谦或撒娇的语气。例如,“人家真的不知道嘛,你就别生气了。”这里的“人家”实际上指的是说话者自己。
家庭、家:在一些语境中,“人家”可以指家族、家庭或同居一家的人们组成的一个家庭。
人间:有时,“人家”也可以指人间,即普通人的世界。
代词功能:作为代词,“人家”可以指某个人或某些人,意思与“他”或“他们”相近。例如,在句子把信给人家送去”中,“人家”指某个人。
社会关系:在某些情况下,“人家”可以用来表示对某人或某群体的尊重或客气的态度,如在亲密或不满的语境中使用,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
历史和文化背景:在古代文献中,“人家”也有多种用法,如住宅、民家、门第、家世等。
情感表达:在文学作品中,“人家”常被用来表达情感,如亲昵、满或无奈的情绪。
移情功能:在劝解场景中,“人家”具有移情功能,通过使用“人家”,说话者希听者能够与自己一起对所指对象进行移情,从而实现交际意图。
“人家”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语义和多样的用法,其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在使用时,可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解释,以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在古代文献中,“人家”一词的用法和含义非常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指代家庭或家族:在古代文献中,“人家”常用来指代一个家庭或家族。例如,《国语·晋语二》中提到弑君以为廉,长廉以骄心,因骄以制人家,吾不敢”,这里的“人家”指的是家族或家庭。
作为代词:在古代文献中,“家”也可以作为代词使用,指说话人或听话人以外的人。例如,《潜夫论·释难》中提到“因骄以裁制人之父子,吾不敢为也”,这里的“人家”指代别人。
表示语气词:在古代文献中,“人家”有时也用作语气词,用于表达撒娇或可的情感。例如,在《红楼梦》中,人物之间使用“人家”来表达娇嗔之态或放低姿态。
指代住宅或民家:在古代文献中,“人家”还可以指代住宅或民家。例如,《史记》、《汉书》等古籍中都有类似的用法。
指代女子未来的丈夫家:在古代文献中,“人家”还特指女子未来的丈夫家。例如,红楼梦》中的人物被描述为“人家”,暗示他们可能出身于富贵家庭。
指代某个人或某些人:在古代文献中,“人家”也可以指代某个人或某些人,与“他”或“他们”相近,表示对人的称呼。
附在名词后面表示身:在古代文献中,“人家”还可以附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身份。例如,“妇道人家”指的是妇女的身份。
在现代汉语中,“人家”一词具有多重含义和用法,其中一种用法是作为第一人称代词,指代说话者自己。这种用法通常带有娇嗔、自谦或俏皮的意味尤其在女性口语中较为常见。以下是一些具体例子:
在《骆驼祥子》中,有句台词:“人家祥子是另走一路,咱们凭力气挣钱,家祥子是内功!”这里,“人家”用来指代自己,带有自嘲和无奈的情感。
在日常对话中,有可能会说:“人家都去了,你怎么不去?”这里的“人家”也是指代说话者自己,表达一种自谦的态度。
在一些口语表达中,“人家”可以用来强调自己的忙碌或有事要办,例如:“人家今天很忙,你别打扰了。”这种用法同样体现了“家”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的灵活性。
在描述自己的外貌、气质或魅力时,“人家”也可以用来表达一种娇嗔或俏皮的意味,例:“人家长得这么好看,你还不喜欢吗?”这种用法常被女性使用,赋予一种温柔、害羞的感觉。
在现代汉语中,“人家”作为代词的使用频率和场景非常丰富,具有多种功能和用法。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泛指第三人称:在现代汉语中,“人家”常被用来泛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人。例如,在对话中提到“输了就是输了,干嘛还要诽谤人家呢?”这里的“人家”指的就是除了说话者之外的其他人。
特指某个人或某些人:有时,“人家”也可以用来特指某个人或某些人类似于英语中的“he/she/they”。例如,在描述一个女孩即将结婚时,可以说“这女孩有了人家了”,这里的“人家”特指她的男友。
指代说话者本人:在口语中,“人家”还可以用来指代说话者自己,尤其是年轻女性常用这种表达方式,带有亲昵或俏皮的意味。例如,在一个节目中,歌手斯琴格日乐用“人家”来指代自己,以打趣的方式回应他人对她的猜测。
家庭和住户的指代:除了作为代词,“人家”还可以指代家庭或住户。例如,“这个村子有百十户人家”表示这个村庄大约有100户家庭。此外,“人家”也可以指代女子未来的丈夫家。
量词使用:在某些情况下,“人家”可以作为量词使用,通常与“户”搭配,如“一户人家”,表示一个家庭。
文化和社会层面的应用:在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中,“人家”也常用于描述家庭、社会关系等层面的内容。例如,在《国语·晋语二》和《史记·六国年表序》中都有相关应用。
表达情感和态度:在特定语境下,“人家”还可以用来表达不满、厌恶或羞涩等情绪。例如,在表达对某人行为的不满时,可以说“她的声音有人家那么嗲吗?”这里的“家”带有轻蔑的意味。
综上所述,“人家”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灵活,既可以用作泛指第三人称的代词,也可以特指某个或群体,甚至可以指代说话者本人。
在表达社会关系时,“人家”一词的情感色彩和具体用例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人家”在不同情境下的多重含义和情感表达。
当“人家”用于泛指第三者时,它通常带有同情、袒护以及对听话者的不之情。例如,在对话中,如果妻子对丈夫说:“人家忙了一天了,又上班又要管孩子”,这里的“人家”实际上指的是自己,但通过使用三人称的方式,降低了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移情度,从而表达了一种不满或抱怨的情绪。
自称:
在自称的情况下,“人家”常带有亲昵调侃的感情色彩。例如,在女性话语中,“人家”可以用来表达娇嗔、亲昵或涩的情感,也可以用来表达疏远、不满或抱怨的情感。这种用法往往是为了避免直接使用“我”,以一种婉转的方式表达情感。
文化内涵:
“人家”一词在文化语境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应用。它可以指他人之家、民家、住户、家庭等。在文学作品中,“人家”常被用来描绘乡村景色、自然景观、人物性格等,强调诚信、尊重、善良等美德。
社会关系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人家”在表达社会关系时的情感色彩丰富多样,既可以用于表达同情、不满或抱怨,也可以用于亲昵调侃或强调文化美德。
在文学作品中,“人家”一词常被用来表达情感,具有多重含义和用法。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在《儒林外》第一回中,描述了常州姓沈的人家,暗示了其社会地位和家世背景。
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
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通过描绘乡村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社会地位与家庭生活:
在《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中,提到“挣得泼天也似人家”,表达了对家庭财富和社会地位的羡慕之情。
乡村生活与人文关怀:
陈醉云的《乡下人家》一文通过描绘乡村生活的细节,展现了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如房前屋后的自然景色和乡下人家的独特风景。
代词与尊称:
“人家”一词在文学作品中不仅用于描述家庭、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还常作为代词或尊称来表达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