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过错的意思

guò cuò

过错

拼音guò cuò

1.过错常用意思: 过失;错误。

词性名词
近义词 罪过 , 错误 , 谬误 , 过失 , 舛误 , 差错 , 舛讹 , 差池 , 不韪 , 错处
反义词 功绩 , 功劳 , 成绩 , 贡献 , 劳绩

例句 1.这次打架事件你们俩都有过错,应该好好反省。
2.他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2.过错常用意思: 民法上指因故意或过失损害他人的违法行为。

词性名词
近义词

例句 1.尽管他不是故意的,但他的疏忽大意还是构成了过错。

过错引证解释

1. 过失;错误。

1. 若非始末详察,不能尽见过错。 《元典章·台纲二·照刷》
2. 校长像犯了过错的小学生似的,慢慢的坐下。 《四世同堂》十三 老舍
3. “这都是作爸爸的过错,”我说。 《古屋》第五部七 王西彦


过错是什么意思

“过错”是指行为人在实施某种行为时,由于主观故意或过失而导致他人权益受到侵害的责任。这种责任可以分为民事过错和刑事过错,具体表现为违反法律法规或合同义务。过错的大小通常依据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和客观结果来评估,对损害赔偿和刑事处罚具有重影响。

在法律领域,过错是一个核心概念,用于确定对损害、伤害或违法行为的责任归属。它指的是个人或实体因造成伤害或违反法律义务而应承担的责任程度。过错可以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但仍然选择实施该行为;过失则是指行为人未能预见到自己行为可能造成损害时,其本应能够预见并采取措施避免这结果。

在侵权法中,过错是确定责任的基本要素之一。如果行为人因未尽合理的注意义务而导致他人受损,则被认为有过错,并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过错还涉及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包括故意疏忽、鲁莽等不同形式。

理解过错的概念及其在不同法律情境下的应用,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法律事务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民事侵权法中,过错是判断责任归属和赔偿金额的重要依据。在合同法中,过错可能与方未能履行合同义务有关,导致其需承担违约责任。

过错是一个涉及责任、义务和赔偿的核心法律概念,其定义和应用在不同法律领域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在不同法律体系中,过错的定义和区分方式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基于我搜索到的资料对过错在不同法律体系中的定义和区分的详细分析:

  1. 民法与侵权法中的过错
  2. 在民法和侵权法中,过错通常涉及个人或实体因行为或疏忽导致他人损害或伤害时的责任。要证明过错,需满足责任义务、反责任义务、因果关系和实际损害等要素。
  3. 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过失又可分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或者重大过失、般过失、轻微过失。
  4. 在侵权法中,判断过失采用实然与应然相比对的方法,即比较行为人的实际行为与理行为之间的差距。

  5. 刑法中的过错

  6. 在刑法中,过错是罪名成立的重要要件,不仅要求有过错的存在,而且根据不同的罪名还要区分故意和过失。例如,谋杀罪需要直接故意,而鲁莽行为则可能构成较轻的罪行。
  7. 法律还承认间接意图,即使没有明确的意图,但有间接意图的人也负有责任。此外,自卫行为自动行为和醉酒等完全辩护理由也表明了过错的重要性。

  8. 严格责任与比较过错

  9. 在某些法律案件中,即使没有故意造成伤害或存在疏忽,也会被分配过错,这被称为严格责任,通常适用于产品责任或危险活动案件。
  10. 比较过错在双方都对事故或伤害负有责任的情况下使用,根据各方的责任程度来分配过错。如果一个人被发现对事故负有超过50%的责任,他可能无法从另一方获得赔偿。

  11. 历史演变

  12. 早期的马法和英国法都倾向于将过错视为侵权行为的必要条件,但到了19世纪,这一观点开始被逆转,认为只有在存在过错的情况下才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13. 20世纪后期,过错作为实现侵权法目标的机制逐渐失去吸引力,通过有效的刑事司法系统和保险业来激励公民行为。法定严格责任开始在法律中出现,那些不属于严格责任范围内的案件提供了一个安全网。

  14. 国际比较

  15. 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对过错的定义和应用存在差异。例如,德国和法国的民法典明确区分了故意侵权与过失侵权。
  16. 在美国,不同州对过错的评估方法也有所不同,如共同过失系统和比较过错方法。

  17. 现代法律体系中的发展趋势

  18. 现代法律体系中,过错概念的发展趋势包括向比较过错的转变、严格责任的扩展以及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的演变。
  19. 过错在确定责任和赔偿方面的重要性依然显著,但其定义和应用也在不断演变,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道德观念的变化。

过错与故意、过失在法律责任上的具体区别是什么?

过错与故意、过失在法律责任上的具体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主观心态的不同
  2. 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例如,故意杀人罪的行为人明确知道其行会导致他人死亡,但仍然实施了该行为。
  3. 过失: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例如,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人可能没有预见到其行为会导致他人死亡或者虽然预见到了但认为不会发生。

  4. 对结果的预见程度不同

  5. :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有着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预见,甚至积极追求或有意放任结果的出现。
  6. 过失:行为人要么没有预见到可能的危害结果,要么虽然预见到了但错误地认为能够避免结果的发生。

  7. 法律责任的不同

  8. 故意犯罪:通常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因为其主观恶性较大。例如,故意杀人罪的刑罚通常比过失致人死亡要重得多。
  9. 过失犯罪:处罚相对较轻,因为其主观过错相对较小。例如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罚通常比故意杀人罪要轻。

  10. 行为表现的不同

  11. 故意犯罪:行为人往往会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实现其犯罪意图。例如,故意杀人罪的行为人会主动采取行动杀害他人。
  12. 过失犯罪:行为人通常没有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行为,而是在正常的活动中由于疏忽或错误判断导致了不良后果。例如,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人可能在驾驶过程中因疏忽大意导致交通事故。

  13. 社会危害的不同

  14. 故意犯罪:一般对社会的危害性更大,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破坏更严重。例如,故意杀人的行为人不仅对个人造成伤害,还可能对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15. 过失犯罪:虽然也造成了损害,但在社会危害性的程度上通常相较小。例如,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人可能只对个人造成伤害,但对社会秩序的影响较小。

  16. 在民事责任中的区别

  17. 在民事责任中,故意和过失被统称为过错,是构成一般侵权行为的要素。民事侵权上的故意和过失所引起的民事法律后果是一样的,没有孰重孰轻之别。

  18. 在行政法律中的区

  19. 行政法律领域实行过错推定的方法,一般只要行为人实施了违法行为就视其为主观有过错,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总结来说,故意和过失在主观心态、对结果的预见程度、法律责任、行为表现和社会危害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如何评估行为人的过错程度及其对损害赔偿的影响?

评估行为人的过错程度及其对损害赔偿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因素的综合考量。以下是基于我搜索到的资料进行的详细分析:

  1. 过程度的判断标准
  2. 主观过错:行为人的主观过错程度是评估的重要因素。主观过错包括故意、过失和无错三种情况。例如,如果行为人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其过失程度相对较高。
  3. 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行为人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受害人的精神损害,那么其过失程度相对较高。
  4. 行为的违法性:如果行为人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或社会公德,那么其过失程度相对较高。

  5. 过错程度对赔偿责任的影响

  6. 完全责任与部分责任:如果损害后果完全由侵害人的原因导致,且受害人无过错,则侵害人需承担100%的赔偿责任。如果受害人有一般过错而侵害人有故意或重大过错,则侵害人仍需承担全部责任。
  7. 同等责任:当双方过错程度对等时,各承担50%的责任。如果双方都有过错但难以区分过错程度,则各承担50%的责任。
  8. 轻微过错、一般过错及重大过错的认定:侵害人因注意不够有轻微过失或微小瑕疵,可认定其有轻微过错;有明显过失或明显瑕疵,可认定其有一般过错;有故意或重大过失、重大瑕疵,或有违法违规行为,可认定其有重大过错。

  9. 多个侵权人的情况

  10. 如果存在多个侵权人,各自的过错大小或原因力比例将决定各自的赔偿份额。例如,某一行为人的过错程度为30%,行为的原因力为50%,其责任份额即为40%。
  11. 在确定责任份额时,除了依据过错程度外,还必须考虑到各行为人的利益得失、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

  12. 被侵权人自身因的影响

  13. 被侵权人自身因素(如疾病、残疾等)在侵权责任构成时可减轻或免除侵权人的赔偿责任。
  14. 被侵权人自身因素与被侵权人过错在相似性与区别上有所不同,前者与受害人意志无关,后者与受害人意志有关。

  15. 法律体系的综合评估

  16. 法律体系在判断精神损害行为的过失程度时,会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主观过错、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行为的违法性等。
  17. 在财产损害赔偿案件中,法律体系通过评估侵权行为的过失程度来决定赔偿额度,这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过程。

评估行为人的过错程度及其对损害赔偿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主观过错、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行为的违法性、被侵权人自身因素以及多个侵权人之间的责任分担等多个因素。

在侵权法中,过错原则是如何应用于确定责任归属和赔偿金额的?

在侵权法中,过错原则是确定责任归属和赔偿金额的核心归责原则之一。我们可以详细分析过错原则在侵权法中的应用

过错原则的定义与适用范围

  1. 定义
  2. 过错原则是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作为判断其是否应承担侵权责任的标准。主观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
  3. 过错责任原则最早出现在《法国民法典》第1382条中,并被《德国民法典》等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用。

  4. 适用范围

  5. 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一般侵权行为的责任归属问题,即在没有法律特别规定的情况下,行为人因自身过错(意或过失)侵害他人权益时,应承担侵权责任。
  6.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第1165条明确规定了过责任原则,即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过错原则的构成要件

  1. 违法行为
  2. 行为人必须实施了违法行为,即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

  3. 损害事实

  4. 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必须导致了具体的损害结果,如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

  5. 因果关系

  6. 必须存在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即损害是由违法行为直接引起的。

  7. 主观过错

  8. 行为人必须具有主观过错,即故意或过失。主观过错是损害赔偿责任的基本要件之一。

过错推定原则

  1. 定义
  2. 过错推定原则是在特定法律规定的场合下,从损害事实本身推定加害人有过错,并据此确定其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3. 适用情形

  4. 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情形,如教育机构对无民事行为能力损害的推定、医疗机构对患者损害的推定、动物园对动物致人损害的推定等。

  5. 举证责任

  6. 在过错推定原则下,加害人需要证明自己无过错,否则将被推定有过错并承担赔偿责任。

无过错责任则

  1. 定义
  2.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无论行为人有无过错,只要其行为与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就需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3. 适用情形

  4. 主要适用于高度危险作业、环境污染等案件,以及法律特别规定的其他情形。

赔偿金额的确定

  1. 完全赔偿原则
  2. 赔偿金额应当能够完全弥补受害人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3. 适当赔偿原则

  4. 在某些情况下,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赔偿金额,以达到公平理的效果。

  5. 法定赔偿原则

  6. 法律对某些特定情形规定了具体的赔偿标准和金额,如医疗损害、交通事故等。

总结

过错原则在侵权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判断行为人的主观过错来确定其是否应承担侵权责任。在一般侵权行为中,行为人必须同时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四个要件才能构成侵权责任。在特定法律规定的场合下,过错推定原则可以简化举证过程,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过错在合同法中的应用及其对违约责任的影响是什么?

过错在合同法中的应用其对违约责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归责原则的二元体系: 我国《合同法》采取了无过错责任和过错责任相结的二元体系。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违约责任,而无论违约的原因以及是否存在过错,即合同履约上采取了无过错责任原则。然而,在《合同法》分则列举的有名合同中,又列举了诸多因过错违约才承担责任的条款,如无偿合同、有偿的委托合同、承揽合同和租赁合同等。

  2. 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的区: 严格责任原则是合同法中的一般归责原则,要求违约方即使没有过错也需承担责任。这种原则强调的是违行为及其后果的补偿性,而不是惩罚性。然而,过错责任原则在特定情况下仍然适用,特别是在无偿合同和某些有偿合同中,债务人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损害的,才承担责任。

  3. 过错责任的具体应用: 在具体应用中,过错任原则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形:

  4. 无偿合同:如赠与合同、无偿保管合同等,由于不发生对待给付的问题,对无利益一方的要求应该低些,因此采用过错责任原则以平衡双方利益。
  5. 有偿的委托合同:如《合同法》第406条所规定。
  6. 承揽合同:如第265条所规定。
  7. 租赁合同:如第222条所规定。

  8. 混合过错规则: 在《民法典》中,混合过错规则被上升为违约责任认定的一般规则。当双方均有过错时,可以减少相应的损失赔偿额。这一规则要求存在损害事实、双方均有过错以双方过错与损害有因果关系。

  9. 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在司法实践中,管《合同法》未直接规定“与有过失”规则,但在多个案例中,最高人民法院支持了这一观点。该规则在计算违约损害赔偿范围时具有重要意义。

  10. 过错责任的限制: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没有明显过错,违约者也可能承担违约责任。例如,在欺诈行为中,经营者应承担惩罚性损害赔偿责任。此外,对于故意和重大过失的违约行为,不得减轻赔偿责任;轻过失责任时,可以相应减轻赔偿额。

综上所述,过错在合同法中的应用及其对违约责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归责原则的二元体系、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的区分、具体应用情形以及司法实践中的限制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