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为了救治那只老虎,救援人员决定先将它麻醉。
例句
1.有些人确实喜欢自欺欺人,用假象来麻醉自己。
1. 用药物或其它方法(如针刺)使有机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暂时失去知觉。常应用于外科手术等方面。
引
2. 比喻用某种手段使人精神麻木或认识模糊、意志消沉。
引
1. 如果我再不想法子麻醉我自己,我的神经要爆裂了!
《飞将军》
洪深
2. 它摆脱了一切诗艺的传统手法,不排解,也不粉饰,不抚慰,也不麻醉。
《时代的鼓手》
闻一多
麻醉(anesthesia)是一种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的医学技术。麻醉的主要目的是在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中帮助患者解除痛苦,确保患者的安全,并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麻醉一词源自希腊语,其中“麻”表示麻木麻痹,“醉”表示酒醉昏迷,因此麻醉的含义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让患者暂时失去感觉,尤其是痛觉,从而在手术过程中不感到疼痛。
麻可以分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区域麻醉等类型。全身麻醉使患者完全失去意识和感觉,适用于重大手术;局部麻醉则仅对身体某一部位进行麻醉,使该部位失去感觉但患者保持清醒;区域麻醉则阻断更大或更深的身体区域的感觉,但患者仍保持清醒。
随着医学的发展,麻醉学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解决手术止痛的目的,其工作范围也不再局限于手术室,而是包括了围手术期的准备与治疗、监测手术麻醉重要生理功能的变化、调控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等。
麻醉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从最初的自然疗法和草药使用,到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在古代,中国医学家华佗发明了“麻沸散”,这是最早的全身麻醉剂之一,用于外科手术中减轻病人的痛苦。东汉时期,华佗通过将乌头、莨菪子等药物混合成麻沸散,并用酒服下,成功地让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无痛状态。
在西方,古希腊罗马文明中也有关于曼德拉草和鸦片的使用记录。然而,直到12世纪盖伦确立了颅神经解剖学,复杂的感官理论才开始形成。19世纪初,随着生理学和化学的发展,现代疼痛理论首次出现,麻醉学开始逐步发展。
1846年10月16日,美国波士顿首次公开演示使用乙醚进行全身麻醉,标志着现代麻醉学的诞生。这一事件由牙威廉·托马斯·格林·摩根(William Thomas Green Morton)主导,他邀请外科医生约翰·C·沃伦(John C. Warren)在马萨诸塞总医院为患者爱德华·吉尔伯特·阿尔伯特·阿伯拉罕(Edward Gilbert Albert Abbott)进行颈部表面肿瘤手术的公开演示。
随后的几十年,麻醉学不断发展,包括使用巴比妥钠进行静脉麻醉、肌肉松弛剂的使用、气管插管和自动生命体征监测器的出现。直到20世纪50年代,麻学才被正式确立为独立的医学专业,同时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也标志着麻醉学的成熟。
在英国,翰·斯诺对辛烷和氯仿的使用产生了兴趣,并在《伦敦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吸入麻醉的文章。1847年,他在圣乔治医院开始在手术中用辛烷。维多利亚女王希望分娩过程无痛,约翰·斯诺通过手帕为女王提供氯仿,这一过程被称为“女王的麻醉法”,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主导了麻醉学领域。
现代麻醉学不仅涉及手术室的麻醉,还涵盖术前和术后的护理、产后镇痛、性疼痛管理、重症监护、心肺复苏等多个领域。麻醉学的进步可以通过引入改善麻醉设备和监测系统以提高安全性,或者通过继续研究以解麻醉剂的分子水平上的致效机制。
总之,麻醉学从古代的神秘疗法和传统医学中汲取灵感,逐演变成一个涉及多个医学学科的跨学科领域。
麻醉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痛感和安全。根据麻醉的范围和作用机制,可分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区域麻醉。每种麻醉方式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全身麻醉通过药物使患者完全失去意识,进入深度睡眠状态,从而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保持静止和无痛感。全身麻醉通常用于大型手术或需要长时间保持无痛状态的手术,如心脏手术、脑部手术等。全身麻醉包括静脉麻醉(如丙泊酚和乙咪酯)、吸入麻醉(如七氟烷和地氟烷)以及静脉与吸入麻醉的结合,即平衡麻醉。
局部麻醉通过在手术部位施用麻醉药物,阻断神经传导,实现局部无痛效果。手术过程中,患者保持清醒状态,能够与医生进行交流互动。局部麻醉适用于较小的手术或部分区域的操作,如牙科手术、皮肤科手术等。
区域麻醉涉及在靠近神经供应较大或更深部位的区域进行局部麻醉注射,使受影响的身体区域变得麻木。最常见的区域麻醉是脊髓和硬膜外麻醉,用于下手术,如剖宫产、膀胱手术或髋关节置换术。区域麻醉还包括神经丛阻滞和硬膜外阻滞等技术。
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误入椎管内:可能由于操作不导致麻醉药物进入椎管内,引起严重的神经损伤。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
颅神经症状、头痛、感染、脓肿、导管折断栓塞甚至截瘫等其他并发症。
全身麻醉并发症:
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特别是在高危感染患者中制定严格的感染控制方案。
术中管理:
在插管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和吸入性肺炎。
术后管理:
提供支持性护理,逐步减少麻醉剂量或气麻醉浓度,以缩短恢复期。
特殊情况处理:
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涉及多个层面,主要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受体和离子通道来实现。这些机制包括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作用、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传递以及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特定的离子通。
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作用:麻醉药物通常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GABA)A型受体的功能来发挥用。GABA是一种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其受体的激活会导致氯离子通道开放,使神经元超级化,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产生镇静和意识丧的效果。
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传递:麻醉药物还可能通过抑制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来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的作用。NMDA受体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的主要受体之一,其抑制可以减少神经元的兴奋性,进一步增强麻醉效果。
作用于特定的离子通道:麻醉药物还可以通过与多种离子通道相互用来发挥作用。例如,吸入麻醉剂如异氟烷和挥发性麻醉剂如七氟烷可以通过调节氯离子通道的传导度来增强GABA的作用。此外,麻醉药物还可以影响电压门控通道,如Ca2+通道和K+通道,这些通道在神经元的电活动和兴奋性中起重要作用。
其他分子靶点:除了上述主要靶点外,麻醉药物还可能通过作用于其他分子靶点来产生麻醉效果。例如,某麻醉药物可以影响多巴胺和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再摄取,从而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睡眠和觉醒系统的调节:一些麻醉药物还可能通过激活视床下部腹外侧视索前野(VLPO)的神经细胞来调节睡眠和觉醒系统,从而产生催眠作用。
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复杂多样,涉及多个受体和离子通道的相互作用。
在围手术期管理中,麻醉学对患者的恢复过程具有显著影响。首先,麻醉学通过精准的术前评估、术中管理和术后镇痛,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麻醉不仅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无痛,还关注患者整体结局,包括术后恢复质量、生活质量改善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
麻醉学在减轻术后疼痛方面挥了重要作用。区域麻醉技术(如硬膜外麻醉)能显著降低术后即刻疼痛感,并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从而提高患者舒适度和安全性。此外,神经内麻醉技术也被证明可以减轻生理压力反应,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和心肌梗死率。
麻醉学还通过多种方式优化术后恢复质量。例如,麻醉深度监测有助于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而术后早期康复措施如物理治疗和镇痛治疗则有助于早期功能恢复。此外,麻醉医师在围术期不仅要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还要创建器官功能损伤的预警指标和预警模式,根据患者病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及药物,并适时干预调节以促进机体内稳态的恢复。
麻学在围手术期管理中的作用不仅限于手术过程中的镇痛和安全,还包括通过多种手段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