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山地气候倏忽变化,我们应当随时注意。
2.他退离工作岗位,淡出社会生活,倏忽十年有余。
1. 倏忽。迅疾貌。
引
1. 儵忽往来,而莫知其方。
《吕氏春秋·决胜》
2. 怪兽五彩,尾参于身,矫足千里,儵忽若神。
晋
《山海经图赞下·驺虞》
郭璞
3. 机变儵忽,终古莫二。
《南齐书·高帝纪下》
4. 邈不得徕归兮,儵忽以终生。
清
《祭林编修澍蕃文》
姚鼐
2. 目视不明貌。
引
1. 视儵忽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
《楚辞·远游》
3. 传说中的神名。南海之神为儵,北海之神为忽。
引
1.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庄子·应帝王》
2. 混沌遇儵忽,误被凿一窍。
明
《元阳洞》诗
唐顺之
4. 比喻恶人。
引
1. 暂能诛儵忽,长与问乾坤。
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
李商隐
“倏忽”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shū hū,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在不同的语境中,“倏忽”可以表示快速地、忽然间或极短的时间。
快速地:在一文献中,“倏忽”用来形容动作的迅速。例如,《吕氏春秋·决胜》中有“倏忽往来,莫知其方”的句子,意思是迅速地来往,让人无法察觉其向。
忽然:在许多古代文献中,“倏忽”用来描述事情发生的突然性。例如,《战国策·楚四》中提到黄雀在一瞬间坠入公子之手,形容事情发生的突然。
极短的时间:在描述时间流逝时,“倏忽”常用来表示时间的快速流逝。例如,“岁月倏忽,往事已矣”形容时间过得飞快,让人难以察觉。
文学中的应用:在文学作品中,“倏忽”常被用来描绘瞬间的变化或情感的转变。例如,在贾平凹的《风雨》中,描述鸟儿在空中停止的情景,用“倏乎”来形容其动作的迅速。
哲学与文化背景:在哲学和文化背景中,“倏忽”有时被用来表达对时间无常和变化无常的思考。例如,《老子道德经》中提到的“倏忽”,指瞬间的亮光与明光,象征着短暂和变化。
近义词和反义词:与“倏忽”意思相近的词语包括“忽然”、“蓦然”、突然”等,而其反义词则可能涉及表示缓慢或持续的意思。
“倏忽”是一个多义词,既可以用于描述动作的迅速和突然,可以用来形容时间的快速流逝。它在古代文献和现代汉语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体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在古代文献中,“倏忽”一词被广泛使用,主要用来形容事物变化迅速、时间流逝之快或行动的突然性。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和应用:
《战国策·楚策四》 :在这部古籍中,“倏忽”被用来描述黄雀在夕阳下迅速飞逝的情景:“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乎。”这句话形象地展现了黄雀在短时间内从树上飞落的情景。
《吕氏春秋·决胜》 :文中提到:“倏忽往来,莫知其方。”这句话描述了某种事物或人物来去无踪、快速移动的情形。
《汉书·序传》 :在《汉书》中,“辰倏忽其不再”用来形容时间流逝之快,表达了对时间宝贵的感叹。
《淮南子·脩务训》 :此书中提到精神状态的变化如同水滑淖纤微,瞬间变化,也使用了“倏忽”来描述这种快速的变化。
蔡琰的《胡笳十八拍》 :在这首诗中,蔡琰写道:“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这里用“倏忽”来形容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强调了时间的快速流逝。
《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书中描述左慈拂袖而去的情景:“小童急欲问时,左慈已拂袖而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左慈离去速度之快。
这些例子展示了“倏忽”在古代文献中的多种用法,包括形容时间的短暂、事物的快速变化以及动作的突然性。
“倏忽”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和场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快速变化的场景:在描述事物快速变化或时间过得很快时,“倏忽”常被使用。例如,在学作品中,作者可能会用“倏忽之间”来描述某个瞬间的变化,如自然景观的快速变化或人物情感的迅速转变。
时间短暂的表达:在表达时间短暂或极短的时间段时,“倏忽”也常被使用。例如,成语“倏忽之间”就是用来形容极短的时间。这种用法在文学作品和日常交流中都很常见,强调时间的快速流逝或事件的迅速发生。
文学和诗词中的应用:在古代献和现代文学中,“倏忽”常被用来描绘时间的快速流逝或事件的突然发生。例如,《战国策·楚策四》中的“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以及贾平凹《风雨》中的“技女自绳端蹑足而上,往来倐忽,望若飞仙”,都展示了“倏忽”在文学中的应用。
日常表达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倏忽”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件事情发生得非常快,或者用来表达一种突然的感觉。例如,在描述天气变化、交通状况或突发事件时,人们可能会说“倏忽之间,天空就变暗了”或“倏忽之间,车就开走了”。
成语和固定搭配:除了单独使用外“倏忽”还经常出现在成语和固定搭配中,如“倏忽即逝”,表示很快消逝的意思。这些成语和搭配在书面语和口语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倏忽”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于描述时间的快速流逝、事件的突然发生以及快速变化的场景。
“倏忽”与其他表示快速或突然的词语(如忽然、蓦然)在用上存在一些区别。首先,“倏忽”通常用于形容时间的迅速流逝或事物的突然改变,带有惊叹或惊讶的情绪。例如,在描述年华生命的流逝时,可以使用“原来,年华是一倏忽的事,生命是一倏忽的事,真的来不及。”。
相之下,“忽然”更多地用于表示情况发生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例如,“他连个电话都没打来,忽然就出现在我的面前了。”。而“蓦然”则指突然、猛然,常用于形容某种现象或事件的突然出现。例如,“蓦然间,我抬起头,窗外竟起了鹅毛般的大雪”。
此外,“倏忽”还可以形容极快的速度,如一道流星“倏然而逝”。而“忽然”则可以形容轻微的声音,如“夜里,我得见星斗永恒无变的陈列;得听落叶坠地的倏然声”。
综上所述,“倏忽”更侧重于时间的快速流逝和事物的突然改变,带有惊叹或惊讶的情绪;而“忽然”则侧于情况的迅速发生且出乎意料;
在哲学和文化背景下,“倏忽”一词常被用来表达对时间无常和变化无常的思考。这一概念源自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在庄子的寓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倏忽”一词在汉语中通常表示快速、短暂或突然的变化,可以用来形容时间流逝、人生的无常以及自然现的迅速变化。在庄子的故事中,“倏”与“忽”分别代表了宇宙运行中的快速和突然变化,它们象征着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不可控制也法预测。这种对时间流逝和变化无常的描述,反映了古人对宇宙和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此外,在古诗词中,“倏忽”一词也频繁出现,用以描绘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例如,李东阳、梁有誉等古代诗人的作品中,都使用了“倏忽”一词来表达时间的突然变化和不可预测性,从而反映了自然景象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
庄子的寓言《浑沌之死》进一步深化了“倏忽”的哲学意义。在这个故事中,“倏”和“忽”是两位帝者,他们试图通过凿混沌七窍来报答其善待之恩,结却导致了混沌的死亡。这个故事象征着人类试图干预自然和时间的无常,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它提醒我,宇宙是一个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地方,我们应该学会适应和应对这种变化,而不是试图去控制或预测它。
“倏忽”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主要表示迅速或快速,以及时间短暂或突然发生的事情。其近义词和反义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应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