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陶冶的意思

táo

陶冶

拼音táo yě

1.陶冶常用意思: 烧制陶器,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品格、学识等以有益的影响。

词性动词
近义词 熏陶 , 锻炼 , 熬炼
例词陶冶情操
例词陶冶心灵

例句 1.优秀的文学作品吸引并陶冶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2.健康有益的活动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我们的性情。

陶冶引证解释

1. 陶工和铸工。

1. 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 《墨子·节用中》
2.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 《孟子·滕文公上》

2. 谓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

1. 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农夫不斲削、不陶冶而足械用,工贾不耕田而足菽粟。 《荀子·王制》
2. 虞衡典山泽采捕陶冶之事。 《明史·职官志一》
3. 技艺院者,汽机、电报、采矿、陶冶、制炼、织造等事。 《盛世危言·学校》 郑观应

3. 制作和烧炼(陶瓷器)。

1. 漳州白龙谷陶人梁氏,世世以陶冶为业,其家极丰腴。乃立十窑,皆烧瓦器。 宋 《夷坚支志甲·九龙庙》 洪迈
2. 由内廷交出陶冶图二十张,次第编明,为作图说,进呈御览。 清 《陶说·陶冶图说》 朱琰

4. 陶铸。教化培育。

1. 臣闻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或夭或寿,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不能粹美。 《汉书·董仲舒传》
2. 所谓陶冶而成之者何也?亦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而已。 宋 《上皇帝万言书》 王安石
3. 陶冶发性灵,金玉出顽矿。 清 《夏日斋中读书》诗之五 唐孙华
4. 这伟大时代的洪炉,陶冶了多少中国现代的青年战士,陶冶了多少中国未来的青年战士! 《抗战以来》二二 邹韬奋
5. 至于陶冶性灵,从容讽谏,入其滋味,亦乐事也。 北齐 《颜氏家训·文章》 颜之推
6. 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唐 《解闷》诗之七 杜甫


相关词 陶冶性灵

陶冶是什么意思

“陶冶”一词在汉语中有多种含义,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制作工艺:陶冶最初指的是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的过程。例如,在古代,陶工和铸工通过技艺将泥土和金属转化为实用的器物。

  2. 教育与培养陶冶也常用来比喻对人的性格、思想进行培养和教育。这种用法强调通过教育和熏陶来塑造个人的品格和行为。例如,通学习、艺术活动等方式来陶冶情操,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

  3. 怡情养性:冶还可以指怡情养性,即通过某些活动(如书法、音乐、阅读等)来愉悦心情,培养良好的情操。

  4. 哲学与文化:在更深层次的文化和哲学意义上,陶冶被视为一种精神的塑造过程,强调通过知识、道德和美的发展来形成更好的人格。例如,黑格尔认为陶是生成高尚品性的过程,涉及知识、情感以及个性的和谐统一。

  5. 历史与文化背景:在古代文献中,如荀子》和《墨子》,陶冶不仅涉及实际的工艺过程,还被用来象征礼制思想的具象化表达。

“陶冶”一词涵盖了从物质制到精神培养的广泛领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个人修养和精神世界的重视。它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通过教育和熏陶来提升个人素质品格的过程。

陶冶在古代中国教育体系中扮了什么角色?

在古代中国教育体系中,陶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主要体现在通情过感和性格的培养来塑造学生的品质和能力。陶冶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孔子曾总结过:“无言以教”、“里仁为美”,这与陶冶的原理相符。南朝学者颜之推也指出:“人在年少,神精未定,所与款押重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这说明陶冶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多于教学方面的应用。

陶冶法通过“陶情”和“冶性”两个过程对学生施加影响。“陶情”是与学生的认识相联系的情感过程,“冶性”是与学生的情感紧紧相关的认识过程。这两个过程互渗透、不可分割,是交织在一起的。宋代王安石也提到陶冶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具有陶冶性情的作用。

此外,韦伯将中国的士人教育定义为陶冶教育,认为其目标是培养一种内在与外在的生活态度和样式。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通过文学、艺等方式来陶养性灵,使人表现出高尚的品行。

如何通过现代教育实践来实现陶冶的目的?

要通过现代教育实践实现陶冶的目的,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创设良好教育情境:情感陶冶法强调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这包括教师自身修养的升、环境的美化以及艺术氛围的营造。

  2.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让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主体性,还能在参与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这种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3. 结合启发诱导:情感陶冶法需要与启发诱导相结合,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情境的陶冶作用。通过启发和诱导,学生可以在情境中自觉地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

  4. 开展丰富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并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些活动应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并在活动中严格要求和监督。

  5.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养:情感陶冶的最高追求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修养。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道德理想,激发他们自我挑战和自我激励的愿望,并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修养方向。自我修养不是闭门思过,而是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查和对照自己的思想品德和言行。

  6. 结合其他教育方法:冶教育虽然重要,但不能完全取代其他教育方法。例如,知识传授仍然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道德知识基础上,陶冶教育才能有更加丰厚的成长土壤。

在不同文化中,陶冶的概念有何异同?

在不同文化中,陶冶的概念既有共通之处也有差异。陶冶一词源自古代工匠和铸造工人的工作,如陶工和铸工。在汉语中,“陶冶”不仅指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的过程,还比喻对人的性格和思想进行培养。这一概念在古代文献中也有提,如《墨子·节用中》和《孟子·滕文公上》等,描述了陶工和铸工的工作。

在现代教育中,陶冶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个人成长、教育、道德修养等方面。例如,诚信、知识、书籍对个人品质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作用,以及阅读优秀作品对陶冶情操的重要性。此外,陶冶还被用来形容开导和启发他人,使人精神得到提升。

在其他语言中,“陶冶”也有相应的翻译,如德语中的“über lange Zeit auf jemanden guten Einfluss ausüben”,法语中的“faire wayner et fondre, modeler, éduquer, former, cultiver, exercer une influence saine sur le caractère de qqn, façonner la personnalité”。这些翻译表明,“陶冶”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含义,即通过某种活动或行为对人的精神、情感行积极的塑造和影响。

“陶冶”一词在不同文化中既有共通之处也有差异。汉语中,它不仅指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的过程,还比喻对人的性格和思想进行培养。在现代教育中,陶冶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个人成长、教育、道德修养等方面。

黑格尔关于陶冶的哲学观点具体内容是什么?

黑格尔关于陶冶的哲学观点主要体现在他对劳动的理解上,特别是劳动在塑造事物和自我意识中的作用。黑格尔认为,劳动是一种“理性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本质区别。他将劳动视为一种“陶冶事物”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不仅实现了对自然物的改造,同时也实现了自身我的自确证和生成。

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进一步阐述了劳动作为意识的纯粹自为存在的过程。他认为,在劳动中,奴隶通过加工改造自然物,实现了对事物的“陶冶”,并在此过程中重新发现自我,从而达到了独立存在为自己本身的直观。这种劳动不仅是物质性的生产活动,更是意识的个别性和纯粹自为存在的外在化过程。

此外,黑格尔还指出,劳动在主奴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奴隶在劳动中通过陶冶事物,重新获得了独立性和自主性,实现了主客体的统一。因此,黑格尔认为,劳动不仅使奴隶达到了对事物的“陶冶”,而且也实现了自己的发展。

古代文献中陶冶与礼制思想的关系是怎样的?

古代文献中,陶冶与礼制思想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礼制被视为陶冶人情的重要手段。孔子认为,礼制是先世君王用来承续天道、陶冶人情的工具,具体体现丧祭、乡射、冠婚、朝聘等礼仪中。通过礼制,圣人能够教化百姓、进行治理,从而达到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礼制的制定原则是“合乎人情”,旨在节制人的贪欲好恶,避免社会混乱。古人通过礼制如丧服制度来顺应天道自然,恢复生活秩序,并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使九族和睦。这种礼制不仅规范了个人行为,还培养和陶冶了人的德性。

此外,孔子强调礼制对于修炼人的七情(即喜怒哀惧爱恶)的重要性,认为礼制可以陶冶人的道德,是治国之本。通过礼制,人们可以建立社会形象和信誉,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荀子也提到,礼通过具体的礼制、礼物、礼文来明确并强化宗亲关系、贵贱差等秩序,最终实现“管乎人心”,使至美的君子品行养于外而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