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多少曾经驰骋沙场的英雄豪杰,如今都已作古。
2.老先生于昨日作古,他的子女正在操办后事。
1. 谓不依旧规,自创先例。
引
1. 上曰:“自我作古,可乎?”
《旧唐书·高宗纪下》
2. 上曰:“自我作古,何害?”
宋
《癸辛杂识前集·孝宗行三年丧》
周密
2. 死的婉辞。意为已作古人。
引
1. 文友已化为异物,今吁士又作古矣。
清
《霞外
平步青
2. 这一打是有力的,因为他(指刘半农)既是作古的名人,又是先前的新党。
《花边文学·趋时和复古》
鲁迅
“作古”是一个汉语汇,拼音为“zuògǔ”,具有多重含义和用法。
“作古”常被用作对某人死亡的婉转表达。在古代文献中,它常用于描述逝世或死亡的情况,例如:“昔时驰骋疆场的英雄好汉,如今均已作古”,意指这些英雄好汉已经去世,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这种用法类似于英语中的“to die”或“pass away”。
“作古”也可以表示不遵循传统规则,自创先例的行为。例如,在艺术领域中,某人通过自我作古的精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用法强调创新和独立性,与“自我作古”这一成语的含义一致,即由自己创始,不沿袭前人。
此外,“作古”还被用来形容一种文明雅观的态度,如在某些文学作品中,人物以一种正经严肃的态度说话时,也可以用“作古”来形容。
“作古”不仅是一个表示死亡或逝世的词汇,还蕴含着创新和独立精神的深刻内涵。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和应,体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文化深度。
“作古”在代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和例子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指不沿袭前人,自创先例;二是作为死亡的婉辞,表示已故之人。
另一个例子是《史通·称谓》中提到的“唯魏收远不师古,近非因俗,自我作故,无所宪章”,这句话表明魏收不模仿古人,也不随俗,而是自己创立了新的风格。
死亡的婉辞:
“作古”在艺术领域中体现创新和独立性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复古与创新的结合:赵孟頫提出的“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强调了在艺术创作中要保留古代的艺术精神和风格,但并非简单地模仿古人。他主张“托古改新”,通过借鉴古代的艺术形式和精神,进行创新性的表达。这种复古并不是复制古人,而是“复古以求新”,抛弃流俗,上溯根源,在古中求,守正创新。
借古开今:许多艺术家通过学习古代遗产来开拓创新,古为今用。石涛曾说:“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这表明,艺术家们通过学习和继承古代的传统,发现前人的发展规律,并创造出新的风格和面目。这种学习不仅仅是对技法的模仿,更是对古人认事物的方法和创作经验的学习,最终学会独立认识自然并表现自然。
现代转化与内容形式上的创新:当代雕塑创作中,“化古”是一种重要的尝试,即立足于传统的现代转化,以古开今,借古创新。具体表现为借鉴传统的造型方式,灵活运用古代雕塑作品,并巧地与当代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种创新不仅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和利用,还形成了具有浓郁中华气息和东方风韵的民族格调。
艺术创作中的独立思考:在书法创作中,“与古为新”要求艺术家在认知深、理解新运用真的前提下,靠感性、悟性和灵性达到“化境”,从而由“技”而入“道”,把艺术自身的法度与社会人文相融通作为艺术创作的毕生追求。这种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是艺术创作的核心。
艺术实践中的尝试与试验:艺术学习需要不断尝试和试验,通过腾和实践来获得更深的理解和不一样的东西。这种尝试和试验不仅是对技法的探索,更是对艺术理念和表现形式的创新。
“作古”在艺术领域中体现创新和独立性的方式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古代艺术精神和技法的继承与借鉴,也包括在现代语境下进行的创新性表达和独立思考。
成语“自作古”源自唐代刘知己的《史通·称谓》,其原句为“唯魏收远不师古,近非因俗,自我作故,无所宪章”。这一成语的含义是指由自己创造或创新,不遵循前人的模式。在文化背景上,“自我作古”体现了古代士人追求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价值观。
从历史角度来看,“自我作古”一词最早出现在《旧唐书·卷五·高宗本纪下》,其中吏部郎中王方庆建议皇太子立太孙时提出:“……而皇太子在而立皇太孙,未有前例。”唐高宗回答:“自我作古,可乎?”这表明了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勇于尝试和创新的精神。
此外,“自我作古”也写作“自我作故”,同样表达了不拘泥于传统或先例,自行创立或创始的意思。这一成语在学作品中也有应用,如清代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五中提到:“康乐称太傅为宗衮,子建称孟德为家王,皆自我作古。”这说明了成语在古代文学中的使用情况。
在文学作品中,“作古”用来形容文明雅观态度的具体例子可以从李白的《古风·大雅久不作》中找到。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对复古精神的追求和对古代文明的崇敬。诗中开篇即提到“大雅久不作”,表达了对古代高雅文化不再延续的遗憾,并希望在圣代复元古,恢复尧舜时期的清净无为而治的理想状态。
此外,诗中还提到“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意指众多才华横溢的文人在清明的君主下得以施展才能,这反映了古代文人追求文明雅观的态度。
“古”一词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可以从汉字“作”的起源和演变中找到线索。根据证据,“作”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基本义指劳作、工作,后来引申为起身、兴、写作、制造等多重含义。在古代汉语中,“作”字的使用非常广泛,涵盖了从制造到从事某种活动的多种意义。
关于“作古”一词,“作”字在古代汉语中常用于表示去世的意思。因此,“作古”可以理解为去世或逝世的意思。这一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并且被广泛使用。
总结来说,“作古”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字“作”的多重含义,特别是在表示去世或逝世的意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