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为了处理公司的事情,而拖延了出国的行程。
2.房租的期限快到了,你不能再拖延了。
1. 延长时间,不迅速处理。
引
1. 仍乞取问蔡砺等建议害民,及虞部官吏希合权要,故作拖延情罪,依法施行。
宋
《乞废忻州马城盐池状》
苏辙
2. 不知目前虽遮掩拖延得过,后面忧吝却多。
《朱子语类》卷七十
3. 道光二十七年定……如实系无力完缴,并非故意拖延,准由该管参佐领查明报部。
《清会典事例·户部·畿辅官兵庄田二》
4. 立刻将田契……交给农会,不许拖延。
《山谷风烟》第二八章
陈残云
2. 延长。
引
1. 沉静而寒冷的死一般的长夜,似无限地拖延着,拖延着。
《为奴隶的母亲》
柔石
2. 如果我们在彝族区,一关一仗的打,就会拖延时间,敌人的增援部队就会赶到我们的前头。
《万水千山》第四幕
陈其通
拖延(procrastination)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指的是个体在面对需要完成的任务时,有意或无意地迟开始或完成这些任务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会导致负面后果,如增加压力、降低效率和影响生活质量。
拖延的定义在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拖延包含以下几个特征:
自愿:拖延行为通常是出于个人的选择,而不是被迫的。即使个体意识到拖延会带来不良后果,他们仍然选择推迟行动。
非理性:尽管拖延者知道拖延会导致问题,他们仍然选择继续这种行为。这表明拖延是一种非理性的选择。
延迟:拖延的核心是推迟任务的开始、进展或完成,转而进行其他活动,即使这些活动并非必要
拖延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心理因素、时间管理不当、缺动力乏、焦虑和抑郁等。此外,拖延还可能与个人特质有关,如自我控制能力差、完美主义倾向以及对失败的恐惧。
拖延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症和抑郁症。因此,克服拖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改善时间管理、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调整心态。
拖延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行为问题,涉及行为、认知和情感等多个层面。理解其本质有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和管理这种行为,从而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
拖延的心理学定义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根据不同的文献和研究,拖延被定义为一种非必要且有害的推迟行为,尽管个体明知任务最终必须完成,但仍然选择延迟执行。拖延不仅仅是时间管理或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现象,反映了个体如何应对自身以及与时间的关系。
拖延者通常会经历自我批评、羞愧和内疚感,并且这种行为往往源于内心的负担和对时间的误判。拖延者常常以一“期望式思维”看待时间,或者将时间看作一个需要制服和战胜的对手。拖延行为可能源于逃避困难、追求完美、害怕失败、与他人情绪抗以及已有的拖延习惯。
此外,拖延也被视为一种策略,即用较不紧急的任务替代更紧迫的行动,或从享受中获得乐趣,从而迟即将到来的任务。拖延者常常会经历四个步骤:触发不健康的规则和假设、寻找借口或理由来逃避不适、转向其他事物以缓解不适,以及继续拖延并承受拖延带来的后果。
拖延是一种自愿地、不必要地推迟或推迟某事,尽管知道这样做会带来负面后果的行为。
拖延行为与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症和抑郁症)之间存在复杂且相互影响的关系。多项研究和心理学分析表明,拖延行为仅可能是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之一,还可能加剧这些问题。
拖延行为与抑郁症之间有显著关联。拖延症患者常因自我价值感降低、对生活失去热情而出现抑郁情绪。研究显示,拖延与抑郁、压力、焦虑和生活满意度有关,形成消极的行动停滞循环。此外,慢性拖延症与抑郁、焦虑及身体疼痛等不良健康结果长期相关,严重拖延者更易出现抑郁焦虑、肩膀或手臂疼痛、睡质量差等问题。
拖延行为与焦虑症也有密切联系。拖延者常因害怕任务过于艰巨或无法完成而推迟,这导致他们在面对截止日期时焦虑不安。拖延行为不仅影响任务完成,还可能导致错过截止日期,进步加剧压力和焦虑。拖延者往往睡眠不足,感到更疲惫,焦虑症状加重。
此外,拖延行为还可能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饮食障碍等其他心理健康问题相关。拖延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和低自尊,影响个人成就感和自信心。
为了应对拖延行为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总之,拖延行为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要有效克服拖延行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理解拖延的心理机制:拖延背后往往隐藏着对失败的恐、对成功的抗拒以及完美主义等心理因素。认识到这些心理障碍是克服拖延的第一步。
设定具体且可实现的目标:将大目标分解为小步骤,并为每个小步骤设定截止日期,以提高紧迫感和完成的可能性。
立即行动:不要等待更多时间,一旦开始执行任务,休闲娱乐也不会太迟。马上行动可以帮助打破拖延的恶性循环。
改变工作环境:选择安静、专注的场所,如图书馆,避免干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保持桌面整洁减少干扰源,可以更容易地进入工作状态。
积极思考与自我激励:采用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避免负面自我评价。运用积极暗示和增加成功体验来获取自信。
时间管理技巧:提前做计划以提高效率,精确感知时间,避免高估或低估任务所需时间。善用碎片时间,将长期任分解为可完成的小部分。
自我奖励:完成目标后,给予自己正反馈,如看电影或享受美食,以增强动和信心。
采用心理学技巧:一些心理学技巧,如认知行为疗法(CBT),可以帮助识别和改变导致拖延的思维模式。
远离负能量:不让杂事占用太多自己的时间,不过多接触拖延懒惰的人,让自己生活的环境尽可能保持整洁,不要接太多负能量,多跟自律的人学习和交流。
拖延行为的非理性选择背后的心理机制复杂多样,涉及多个层面的心理因素和情绪循环。
拖延行为反映了当事人在面对事件或人物时的非理性情绪循环,无法控制消极情绪。这种情绪循环包括无法承担选择结果、恐失败、完美主义倾向以及对公平的争夺等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导致当事人在面对矛盾时选择未完结状态,以减轻负罪感、避免自我否定和追求完美。
拖延行为也与恐惧记忆和保命策略有关。当人们面对结果时,潜意识中的恐惧记忆被唤醒,启动保命策略,从而采取拖延策略以避免更多批评或不确定性。这种恐惧源于童年时期对批评的恐惧,导致在工中采取拖延策略。
此外,拖延行为还与即时满足和理性决策之间的冲突有关。拖者的大脑中“即时满足猴子”开始掌控方向盘,追求简单和快乐,而理性决策制定者则试图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当两者冲突时,拖延者会在即时满足猴子那里花费量时间,导致内疚、恐惧和焦虑。
拖延行为还与未来折扣、基于时间择偏的选好和非理性乐观主义有关。人们过分强调当前事情的重要性,而低估了未来事情的重要性,导致任务完成(或者回报)与现在相距的时间间隔成为影响选择的重要因素。
拖延行为并非简单的懒惰或不良习惯,而是心理学问题。它涉及对立即享乐与长期效用之间的权衡,以及自我欺骗效应和只考虑当下的倾向。为了克服拖延,需要识别并解决导致拖延的情绪源,而不是对抗拖延行为本身。
拖延行为的非理性选择背后的心理机制包括非理性情绪循环、恐惧记忆和保命策略、即时满足与理性决策的冲突、未来折扣和基于时间的选择偏好等个方面。
完美主义倾向对个体拖延行为有显著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标准与恐惧失败:完美主义者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过高,追求尽善尽美。种高标准不仅使他们在开始任务前过度担忧和焦虑,还导致他们害怕犯失败错和。因此,他们往往在没有完全准备好之前迟迟不动手,最终导拖延。
自我价值与表现的关联:完美主义者常常将自我价值等同于表现和能力,认为只有达到完美的标准才能证明自己的值。这种错误假设使得他们在面对任务时,因担心表现不佳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选择逃避或拖延。
灾难性想象与不切实际的期望:完美主义者倾向于对失败进行灾难性想象,并设定不切实际的高标准。这种理状态使他们在面对任务时感到无力和恐惧,导致拖延行为的发生。
对社会评价的过度关注:社会定向的完美主义者特别关注他人对自己的期待和评价,生怕被人失望。这种过度的社会觉感自使他们在开始任务前会反复思考和顾虑,从而产生焦虑情绪,进一步加剧延。
5.自我责备与逃避责任:完美主义者在面对失败或不完美的结果时,往往自我责备并逃避责任。他们害怕暴露自己的缺陷,因此不愿主动承担更多责任,这也成为拖延的一个重要原因。
完美主义倾向通过高标准、恐惧失败、灾难性想象、过度关注社会评价、自我责和逃备避责任等多方面影响个体的拖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