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聚于此。
例句
1.与会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1. 犹言一同。
引
1.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乐也。
《孟子·梁惠王上》
2. 昔有雌雄二鸽,共同一巢。
《百喻经·二鸽喻》
3. 所以化导兄弟,共同斯志。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
4. 小生与居士共同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元
《来生债》第一折
刘君锡
2. 大家一起(做)。
引
1. 刘武受诏牌金帛了,即请宋公达、李德、程彦雄共同商议。
《前汉书平话》卷上
2. 先来拜见晁头领,共同商议。
《水浒传》第五八回
3. 谈论起共同参加过的有意义的大事,感情一下子会加深几十年,不亲的人也会变得十二分亲。
《三千里江山》第六段
杨朔
3. 属于大家的,彼此都具有的。
引
1. 他们互相握手、拥抱,共同的心情使他们的话像打开闸门的洪水一般。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
魏巍
2. 它的主人公们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有什么共同之点吗?
《序〈在和平的日子里〉》
胡采
“共同”一词在中文中有多个含义,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大家一起做某事:表示多个个体或团体为了达成某个共同的目标而合作行动。例如,“共同作战、“共同商议”等。
属于大家的,公有的:指某事物是多人共享的,不于个人所有,而是大家共有的。例如,“共同财产”、“共同节日”等。
一致、相同:表示多个个体在某一方面具有相同的特点、目标或利益,从而形成一致或协同的状态。例如,“共同目标”、“共同利益”等。
“共同”既可以表示多个个体或团体的合作与参与,也可以表示某事物的共有性质,还可以用于描述一致性或相同性的情境。
“共同”这一概念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和应用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其社会、政治和经济层面的理解上。
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共同”在西方文化中常常与公共利益和社区共享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宗教传统中,“共同”被视为机构的最高目的,作为公共利益的最高规范。而在法律经济传统中,“共同”则指超越人类的事物,如全球性的公共物品(如大气、水和知识),这些物品在某种程度上是独立于人的。此外,早期现代英国文学中,“共同”一词的含义因上下文而异,有时指共享的文化和宗教,有时指社会底层人民。
在波兰语育大纲中,“共同”被定义为具有共同起源、传统、价值观或利益的群体,如家庭、国家或民族,并用于描述社会行为、家庭关系和经济所有权等主题。这表明在波兰文化中,“共同”更多地关注于社会结构和集体身份。
日本文化中,“共同”一词也有广泛的使用,涵盖了从“共生”到“共和”的各种含义。例如,“共存”(Kyōzon)表示共生关系,“共通(Kyōtsū)表示共通性,“共感”(Kyōkan)表示共感性等。这些词汇反映了日本文化中对共享和相互依存关系的重视。
在葡萄牙和巴西的文化背景下,“共同”一词经历了历史演变,从共享资源的角度出发,逐渐成为现实的实践概念。这种演变反映了从传统经济观点向革命性观点的转变,当替代公共/私人管理模型变得迫切时,它们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社会的距离拉大。
此外,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共同”一词也被用来促进社会团结和个人成长。文章指出,“共同”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态度,鼓励人们共同面对挑战,分享经验,相互支持。这种观点强调了“共同”在促进性别平等、社会公正以及增强个人幸福感方面的作用。
“共同”这一概念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和应用存在显著差异。
共同合作的历史案例在多个领域和国家中都有体现,这些合作案例通过不同的方式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芬兰农村合作的历史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芬兰经历了市场经济代地方自给自足经济的转变,这导致了传统生活方式的困境和农村贫困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引入了农业新技术,并通过合作社模式增强了贫困农民的自助能力和组织能力。例如,Pellervo合作社在19世纪末成立,并迅速成为芬兰小农场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Talkoot”作为芬兰农村合作的关键要素,最初是作为自愿和互助的工作和设备交换使用,以满足日常需求并帮助社区中的弱势成员。
另一个例子是国际红十字会(IFRC)与国际红新月会(ICRC)的合作。他们通过国家社会投资联盟(NSIA)等项目,支持脆弱环境中的国家社会发展,特别关注高风险和最脆弱国家的风险评分在3.7以下的国家或地区。自2019年以来,该基金已向51个国家社会发放了65笔补助金,总额达1340万瑞士法郎,促进了这些国家或地区的长期组织发展和可持续性。
在中国,社团合作也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怒江事件和南都基金会为例,社合作不仅解决了特定的社会问题,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还提升了公众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并推动了整个社会的思考和探索解决方案。
此外,在全球化背景下,合作社的发展也得到了重视。例如,美国的全国银行转账日鼓励人们将储蓄从传统银行转移到信用合作社,以抗议不公平或过高的商业行为。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改善了经济民主主义,还使普通民众有会利用所有权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在现代法律体系中,共有财产的概念和保护主要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进行界和规范。根据该法典的规定,共有财产可以分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两种形式。
对于按份共有人而言,他们对共有财产享有所有权,并可以根据其持有的份额享有相应的权利。这意味着每个按份共有人在其份额内拥有独立的所有权,可以单独处分其份额,但不能改变共有财产的整体性质或用途。按份共有人在管理共有财产时如果没有特别约定,则各共有人都有管理权和义务。
共同共有人则对共有财共同享有所有权,没有明确的份额划分。这种形式的共有通常出现在夫妻共同财产、家庭共有财产等情况下。共同共有人在管理共有财产时,同样需要遵循约定或法律规定,若无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则各共有人都有管理权和义务。
在处分共有财产时,无论是按份共有人还是共同共有人,都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例如,处分共有财产或对其进行重大修缮、变更性质或用途时,需经三分之二以上按份共有人或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除非另有约定。此外,共有人对共有物的管理费用和其他负担,可根据约定或按份共有人份额负担,共同共有人则共同负担。
关于共有财产的分割,法律也提供了相应的规定。如果共有人之间约定不得分割共有财产以维持系,但若有重大理由需分割时,可以请求分割,并赔偿因分割造成的其他共有人损害。分割方式可协商确定,若难以分割或会减损价值,则应实物分割。
此外,《民法典》还规定了夫妻法定共有财产的具体范围,包括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等。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在心理学领域,共同目标或利益对个体行为有显著影响。据多项研究,共同目标的实现可以缓解压力,增强团队凝聚力,并促进个人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共同目标的实现能够减少个体之间的差异,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团队的绩效。这种凝聚力不仅有助于应对压力,还能带来更多的积极体验和证据支持。此外,共同目标的实现可以增强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价值感,进而提高个人的幸感和生活质量。
在人际互动中,共同目标对行为塑造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当个体与他人共同追求目标时,他们的视觉-运动干扰效应会减弱,表明能够抑制模仿对方的倾向,专注于共同目标。然而,也有研究指出,共同目标可能增加个体间的视觉-运动干扰,因为个体可能将共同目标视为独立的个体动作,导致相互间的运动耦合。
此外,共同目标的设定能够调节个体对他人行为的感知如何影响自身行为,特别是在两者都指向同一目的情况下。这种调节作用表明,即使在没有真实人类伙伴的情况下,共同目标的设定也能引导个体的注意力偏移。
在社会互动和经验中,如果个体能够理解彼此的困难、优势和视角,共享目标会在早期发展出来。共享目标的形成与“共享意图”紧密相连,当两个主体有共同的行动意愿时,共享目标便隐含形成。在医疗保健环境中,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追求改善医疗结果的目标,并通过互动来实现这些共享目标。
总之,共同目标或利益在心理学领域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全球范围内共同庆祝的节日包括春节、圣诞节和伊斯兰教的斋月与宰牲日等。这些日在不同文化中被接受和庆祝的方式各具特色。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已被联国确定为假日,全球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这一节日。春节的庆祝活动包括写春联、贴窗花、挂灯笼、逛庙会等,这些习俗不仅在中国广泛流行,也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和参与。例如,在美国纽约帝国大厦会亮起“中国红”,纳斯达克交易所举行在线敲钟仪;日本东京塔身披红装,寄托对新春的祝福;巴西、澳大利亚、斯洛文尼亚等国也发行生肖纪念邮票。
圣诞节是另一个全球性的节日,尽管其起源和意义可能因宗教而异,但这一天被设为耶稣诞生的日子,并被广泛接受和庆祝。圣诞节的庆祝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家庭团聚、装饰圣诞树、交换礼物和参加教堂活动等。
伊斯兰教的斋月和宰牲日也是全球穆斯林共同庆祝的国际节日。斋月期间,穆斯林会进行禁食和其他宗教仪式,而在宰牲日,他们会宰杀动物并将肉分给家人、朋友和贫困者。这节日在全球各地以相似的方式庆祝,体现了穆斯林社区的团结和信仰。
此外,印教的Holi节日也是一个全球性的庆祝活动。Rangwali Holi是印度新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会在社区中点燃篝火,唱歌跳舞,享受美食和游戏。这一节日在全球各地都有其独特的变体,如尼泊尔和圭亚那的Holi分别融合了当地的文化特色。
总之,这些共同节日在全球范围内被不同文化接受和庆祝,展现了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