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法律的意思

法律

拼音fǎ lǜ

1.法律常用意思: 由立法机关或国家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和。包括宪法、基本法律、普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阶级统治或阶级专政的工具。

词性名词
近义词 法规 , 法令 , 法度 , 功令

例句 1.诬陷别人是违法的,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各国的法律依其风俗民情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别。

2.法律常用意思: 在我国,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如民法、刑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其他法律或一般法律,如广告法、律师法。

词性名词
近义词

法律引证解释

1. 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具有一定文字形式,由国家政权保证执行,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古代多指刑法、律令,今亦泛指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的各种法令、法规、条例和规定等。

1. 法律之士广治。 《庄子·徐无鬼》
2. 今法律既成,始班天下,刑宽禁简,足以克当先旨。 《晋书·贾充传》
3. 大凡买了贼赃,明知故买的,是与受同科;不知误买的,应该听凭失主备价取赎。这个法律,只怕是走遍地球,都是一样的了。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
4. 一个人从事文艺创作活动,只要他不触犯刑法或者其他法律,就不应该受到干涉。 《要不要制订“文艺法”?》 巴金

2. 指创作诗文所依据的格式和规律。

1. 近体之攻,务先法律。 明 《诗薮·古体上》 胡应麟
2. 闲出其所为文章示余,《诗》《书》之英,屈宋之华,其度凝然,其气勃然,其法律森然,金辉玉洁,以自成为一家之言。 清 《宋运夫时文序》 刘大
3. 其文章颇有法律,诗则纵横排宕,不尚纤巧织组之习。 《蕙风词话》卷三 况周颐

3. 指道行戒律。

1. 岂不知张真人法律精严,早仗剑都驱在五雷坛内,一个个供下状吐出真情。 元 《张天师》第四折 吴昌龄


法律是什么意思

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体系,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会秩序。法律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工具。法律通过确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法律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法律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际条约等,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狭义的法律则专指由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的主要功能包括建立行为标准、维持社秩序、解决争端、保护自由与权利。法律规则通常具有普遍性、非个人性和强制性,其结构包括假设、规定和制裁三部分。律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明确的定义,以确保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准确性和效率。

法律是社会运行的基础,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法律的历史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1. 法律的起
  2. 法律的起源经历了从个别调整到规范调整的过程,从习惯到习惯法,再到制定法的发展。
  3. 在早文明中,法律主要通过传统、习俗和民间规则传承,如美索不达米亚的哈谷泰国王法典和中国先秦时期的《礼记》等。

  4. 古代法律

  5. 古代法律主要以习惯法为基础,法律不公开、不成文。例如,西周时期的法律形式和内容达到顶峰,形成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律指导思想。
  6.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法律体制理论化和系统化,法律被视为理性和公正的形式。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法典系统编纂了罗马法律。

  7. 中世纪法律

  8. 中世纪时期,天主教会作为法律和道义的保卫者,但法律仍依赖于教会传统。
  9. 在这一时期,宗教和王权在律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0. 近现代法律

  11. 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
  12. 现代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民法、刑法等不同领域,对社会生活进行规范。

  13. 法律发展的类型和规律

  14. 法律的历史类:以法律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及其阶级本质为划分标准,分为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
  15. 法律的社形态:以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结构特征进行划分,分为农业社会法、工业社会法、知识社会法。
  16. 法律发展的动力来源上,有内型和外源型之别。内源型法律发展的动力来自国家和社会内部,处于主动状态。外源型法律发展的动力来自外部力量,处于被动状态。

  17. 中国法律的发展

  18. 中国法律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早期习惯法到成文法,再到近现代法律,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秦汉时期,成文法法律体系全面确立,秦代法律制度带有法家色彩,法律观念强,制度严密。
  19. 中国法律的发展深受农业立国、宗法伦理、儒家学说、皇权神圣等国情条件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特征和特殊的发展规律。

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有哪些主要差异?

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体系类型
  2. 普通法体系:以判例法为主,强调司法判决的约束力。代表性国家或地区包括英国、美国、印度和加拿大等。在普通法体系中,高级法院的判决通常具有较高的权性,下级法院必须遵循上级法院的判决。
  3. 民法体系:以成文法为主,强调法律的明确性和系统性。代表性国家或地区包括中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在民法体系中,法律通常以法典的形式存在,合同自由度较窄,许多条款由法律暗示。
  4. 伊斯兰法体系:基于伊斯兰教义和圣训,适用于一些穆斯林国家或地区,如沙特阿拉伯。伊斯兰法体系强调宗教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5. 立法过程

  6. 不同国家的立法过程因政治体制而异。例如,些国家采用议会制度,而其他国家则采用民主或共和制度。
  7. 在普通法体系中,立法通常由议会或专门机构进行,而在民法体系中,立更多依赖于成文法的制定。

  8. 刑法和刑事司法程序

  9. 刑法和刑事司法程序在不同国家之存在显著差异。例如,惩罚力度、审判程序、取证规则和被告权益保障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10. 在普通法体系中,法官在审理案时可以参考先例,而在民法体系中,法官更多依赖于成文法。

  11. 民事法律

  12. 民事法律涉及财产、契约和侵权等方面。不同国家的民事法律在具体规定上存在差异,例如合同自由度、财产所有权和侵权责任等方面。

  13. 行政法律

  14. 行政法涉及行政机关的权力和职责、行政诉讼程序以及行政法的适用范围和限制。不同国家的行政法律体系也有所不同。

  15. 劳动法和雇佣关系

  16. 劳动法和雇佣关系在不同国家也有重要差异,涉及工资、工时、工伤保险、解雇程序以及工会权益等方面。

  17. 知识产权法

  18. 知识产权法是国家法律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专利、商标、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方面。不同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具规定上存在差异。

  19. 宪法和法律结构

  20.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不同国家的宪法结构和内容也有所不同。例如,有些国家有成文宪法,而有些国家则没有成文宪法。

  21. 司法制度

  22. 司法制度在不同国家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例如,美国实行陪审团制度,而中国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

  23. 国际法

  24. 国际法在国际层面是最重要的一环,它可能由主权国家的实践或相关条约的协议产生。一些跨国实体如欧盟也建立了自己的法律结构。

法律如何影响社会经济结构?

法律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的回答:

  1. 法律的经济属性: 法律不仅具有阶级性、社会性和强制性,还具有经济属性。这种经济属性表现在法律对现实经济关系的反映,其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必然会对经济产生反作用,促进或阻碍经济发展的过程。

  2. 法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当代中国有较完整的商法经济法体系,可以较好地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4. 适应经济全球化:中国法律具有开放性,适应并推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发展。
  5.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国家重视经济立法,优化了我国经济发展环境,调动企业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6. 法律适用的平等:法律适用的平等也会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7. 法律在经济秩序建设中的作用

  8. 提供法律保障:经济法为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9. 阐述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经济法阐述了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本特征。
  10. 保证市场经济秩序的有效性:经济法保证了市场经济秩序建立的有效性。

  11. 法律与社会经济关系的互动: 法律与社会经济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社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信仰等因素决定我们的社会能产生、容忍、适用什么样的法律。法律应以社会为基础,而不是相反。

  12. 法律法规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13. 提供稳定的法制环境:法律法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法制环境,企业可以依经营、公平竞争,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4. 保护劳动者权益:法律法规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劳动市场的稳定。
  15. 调节经济、促进市场健康发展:通过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秩序,促进了公平竞争。

  16. 法律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法律环境可区分为硬法律环境与软法律环境,即正式法律制度与非正式法律制度,它们对经济发展均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正式法律制度的建立,可以确定产权,确定经济交易规则,构建经济组织体系,降低交易成本;通过非正式法律制度的建立,可以促进社会和谐,进而促进经济活动的进行。

  17. 法律与社会正义的关系: 法律在维护公平正义、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法律不仅是体现统治阶意志的社会规范,也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在解决国际争端中扮演什么角色?

法律在解决国际争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国际法为各国提供了和平解决争端的途径,确保争端始终处于法律框架之下,避失控。例如,国际法院和国际仲裁机构等司法机构通过运用国际法规则解决国际争端,为各国提供了公正、透明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国际法还为国际合作与和平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通过国际合作和谈判来解决争端是减少冲突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国际法的框架内,各方可以寻找相对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这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

此外,国法在维护国际秩序稳定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法为各国提供了和平解决争端的途径,能够最大程度上确保争端始终处于法律框架之下而不至于失控。有学者甚至乐观地表示:“所有国际争端,无论其严重性如何,都是法律性质的争端,因为只要法治得到承认,它们就能够通过适用法律规则得到解决”。

然而,国际法在解决国际争端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一些国家可能不遵守国际法院的裁决导致争端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国际仲裁和国际法院等法律解决方法存在程序繁琐、效率低下等问题。为了应这些挑战,国际社会正在积极探索争端解决机制的改革之路,包括加强国际法的普及和实施,优化和改进现有的争端解决程序,提高效率和公正性。

总之,律在解决国际争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提供和平、公正和有效的解决方案,维护国际秩序和稳定。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话题,涉及它们的联系、区别以及相互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问题。

联系

  1. 共同起源:法律与道德有着共同的起源。美国法学家庞德认为,法律与道德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分道扬镳,但它们都源于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观念。
  2. 相互转化:法律和道德可以相互转化。一些违反道德的行为可能被纳入法律范畴,而过去不道德的行为也可能转化为道德引导。
  3. 传播与评价:法律通过传播道德观念来强化人们的道德观,而道德则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

区别

  1. 产生方式:法律是由国家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的,具有强制性而道德则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个人良心等非强制性力量发挥作用。
  2. 调整对象:法律主要调整外在行为,而道德则涉及人的思想和情感,关注行为背后的事物。
  3. 表现形式:法律具有确定性和程序性,依赖国家暴力关实施;而道德则源于内心,具有多元性和灵活性。
  4. 实施方式:法律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具有刚性约束;而道德需要引导和宣传,是自觉行为。

相互作用

  1. 法律对道德的影响:法律通过传播和强化道德观念,促进社会的道德水平提高。例如,法律禁止欺诈、暴力等行为,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2. 道德对法律的影响:道德是法律制定的根据,法律来源于道德。正义与公平等道德观念是法律的重要精神内涵。
  3. 冲突与协调:在某些情况下,法律与道德可能会发生冲突。例如,在立法领域、司法领域和守领域都可能出现定性冲突、选择冲突和认知冲突。为了协调这种冲突,需要坚持法律与道德两手抓,提高道德水平以促进自觉守法。

公众态度

公众对违反道德与法律的态度存在差异。违反道德的行为往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反感,因为它们侵犯了社会的基本原则和内在感觉。而违反法律的行为虽然也会受到惩罚,但公众更倾向于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

结论

法律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两种社会规范手段。它们在实现方式和表现形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共同构成了社会秩序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