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拜访的意思

bài fǎng

拜访

拼音bài fǎng

1.拜访常用意思: 敬词。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访问。

词性动词
近义词 探望 , 探访 , 探问 , 看望 , 拜望 , 访问 , 拜谒 , 拜见 , 拜会 , 造访 , 走访 , 拜客
反义词 告别 , 告辞 , 辞别 , 道别
例词登门拜访

例句 1.这次出差,母亲要我顺道去拜访舅父。
2.他这次回去得匆忙,连老朋友那儿都没去拜访。

拜访引证解释

1. 访问他人的敬词。

1. 偶然这一日,朱源的座师船到,过船去拜访。 《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2. 我们虽然来了二十多天,但因为忙,未及分头拜访和请教,很感不安。 《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 周恩来


拜访是什么意思

“拜访”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bài fǎng”,基本含义是指出于礼节或目的前去拜见、探望或问候他人。这个词强调了对他人的重和关心,是一种社交交往的方式。在古代汉语中,“拜访”是一个带有敬意的词汇,用于表示对某人的尊重或礼节性的访问。

“拜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在拜访他人时会行礼表示尊重和敬意,拜访被视为重要的社交礼仪,有助于维持人际关系。在现代汉语中,“拜访”通常指的是短时间内对他人进行的看望、探望或询问调查的行为。

“拜访”的近义词包括“访问”、“造访”、“会见”、“探访”等,这些词都表示去看望或探访某人或某地的行为。例如,“访问”通常指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谈话,而“造访”则强调亲自前往访问或拜访。

在实际应用中,“拜访”常用于描述人们在特定场合或特定时间去看望或探访他人的行为,如拜访亲友、老师、同学、客户或合作伙伴等。此外,在商务场合中,拜访也被用来指营销人员亲自前往客户单位或住所进行会晤、探望对方,以达到产品销售的目的。

“拜访”不仅是一种社交活动,也是建立和深化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通过拜访,可以表达对对方的尊并加深彼此的关系。因此,在进行拜访时,通常需要做好准备,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地点,并注意礼仪规范,以确保拜访的成功和双方的舒适。

拜访在古代汉语中的具体含义和使用场景是什么?

在代汉语中,“拜访”的具体含义和使用场景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含义
  2. 拜访的基本含义是短时间内看望他人,并进行交谈。例如,《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中提到:“偶然这一日,朱源的座师船到,过船去拜访。”。
  3. 同义词包括拜会、拜望、访问和拜见。这些词汇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如拜会指访晤他人的敬词,拜望指探望或祭祀叩拜,拜见指会见地位高或辈分高的人,拜访则指短时间看望。

  4. 历史文献中的应用

  5. 在《史记·封禅书》中,皇帝敬拜见天始以寳鼎神策授皇帝,朔而又朔,终而复始,皇帝敬拜见焉。”。
  6. 在《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中也有相关记载:“拜谒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ài yè动词,有拜访、参拜、拜见、瞻仰的意思。”。

  7. 相关成语

  8. 与拜访相关的成语如“草庐三顾”、“入门问讳”、“一世龙门”等,这些成语多与古代礼仪和历史典故有关,如刘备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诸葛亮的故事,象征着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
  9. 其他相关成语还包括“宾客盈门”、“下榻留宾”、“千里命驾”、“吕安题凤”、“屣履造门”和“悬榻留宾”,这些成语反映了古代拜访时的礼仪和文化背景。

  10. 具体场景

  11. 拜访通常用于描述去别人家做客,通常是长辈或老师等外人。例如,《宣和遗事》前集:“臣:‘今葭莩已得拜望,故敢以诗请。’上大笑。”。
  12. 在《红楼梦》第一○五回中,有锦衣府堂官赵老爷带领好几位司官前来拜望的情节。

  13. 造访与拜访的区别

  14. 古代汉语里,造、诣、谒等字可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拜访”。例如,《世说新语·言语》中的“庾公造周伯仁”译为庚去拜访周伯仁。
  15. 造访是指拜访或访问,常用于描述人们互相探望或问候的行为。例如,《封大安人杨母氏墓志铭》中的“京曹宾友以应寧故,造访踵接。”。

在古代汉语中,“拜”的具体含义是短时间内看望他人并进行交谈,常用于描述去别人家做客或拜访长辈、老师等外人。

拜访与访问、造访、会见、探访等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区别和联系具体有哪些?

在现代汉语中,“拜访”、“访问”、“造访”、“会见”和“探访”等词汇虽然都与面或访问有关,但它们在含义、用法和感情色彩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和联系。

  1. 拜访
  2. 含义:拜访通常指有礼貌地去某人那里看望并谈话,带有尊敬和客气的意味。
  3. 用法: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或者在人际交流中表示礼貌和尊重。
  4. 感情色彩:拜访是一种较为正式的访问方式,通常用于书面语中。

  5. 访问

  6. 含义:访问是指为了表示友好或了解情况而专程看望某人。
  7. 用法:访问可以用于平级之间,也可以用于外交场合,如国家领导人之间的访问。
  8. 感情色彩:访问是中性词,没有特别的感情色彩,适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9. 造访

  10. 含义:造访通常指不熟悉的人之间的访问或拜访,强调的是主动前往对方家中进行拜访。
  11. 用法:造访多用于地位较低的人拜访地位较高的人,是一种比较客气的说法。
  12. 感情彩:造访不是敬辞,而是表示自己作为主人前来访问,无需使用“拜访”这样的敬辞。

  13. 会见

  14. 含义:会见通常指正式场合下的会晤,如外交、商务或社交活动中的见面。
  15. 用法:会见多用于正式场合,如外交会议、商务谈判等。
  16. 感情色彩:会见带有庄重和礼节性的感色彩,适用于书面语。

  17. 探访

  18. 含义:探访通常指去看望病人或问他人,强调关心和关怀。
  19. 用法:探访多用于日常生活中,体现对他人困境的关注和支持。
  20. 感情色彩:探访带有亲切和关怀的意味,适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总结来说,这些词汇在现代汉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访问的目的、对象、感情色彩以及语体色彩上。拜访和访问都带有尊敬和客气的意味,但拜访更正式,适用于书面语;访问则较为中性,适用于口语和书面语。造访强调主动拜访,适用于地位较低的人拜访地位较高的人;

在商务场合中,拜访的礼仪规范和成功要素包括哪些?

在商务场合中,拜访的礼仪规范和成功要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提前预约:无论拜访对象是否熟悉,都应事先预约时间,最好由对方确定。未预约的拜访可能引起误会或尴尬。

  2. 选择合适的拜访时间:避免过早或过晚的拜访,以及用餐时间和节假日,以免造成对方便或引起猜疑。

  3. 着装整洁得体:根据被拜访者的身份和场所选择合适的服饰,但不要过分打扮。

  4. 言语真诚得体:讲话态度自然诚恳,用语谨慎,避免开玩笑或动作幅度过大,保持稳重平和的态度。

  5. 适时告辞:拜访时间不宜过长,应选择时机适时告辞,使拜访工作圆满完成。

  6. 预定访问时间:应根据对方的工作时间安排,避免打扰其正常工作。陌生人访问应在周二至周进行,每次15至30分钟为宜,避免休息和用餐时刻。

  7. 准时抵达:比原计划提前5分钟更好。着装应整洁得体,展现专业形象。

  8. 控制访问时间:尤其是客户访问,避免逗留过长,首次访问不超过2小时。离别时,准时结束或提前5分钟,与每位参与者道别,向主人表示歉意并握手致意。

  9. 拜访前的准备:明确目的和性质,准备仪表、资料和工具,安排好时间。等待会见时,注意节,如准时到达、耐心等待、保持安静等。

  10. 与客户面谈时的注意事项:敲门前先确认是否开门使用食指敲门三下,等待回应;进入办公室前询问随身物品存放位置,得到对方确认后方可入座;等待对方指示再坐下;不随意触摸或玩弄客户桌面物品;奉茶时表示感谢;告辞时感谢对方的接待,忙碌时礼貌请对方留。

如何根据不同的社交场合选择合适的拜访时机和地点?

选择合适的拜访时机和地点是社交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

选择合适的拜访时机:

  1. 公务拜访:应选择对方的工作时间进行拜访,如上午9-10点或下午3-4点。避免在对方的用餐时间、午休时间或晚上10点以后拜访。
  2. 私人拜访:应选择对方闲暇的时间,如下午3-4点或晚上7-8点。避免在对方极为忙碌、节假日或用餐、午休等时间拜访。
  3. 紧急情况:如果必须在非约定时间拜访,应尽量避免在深夜打扰对方,并在见面时立即致。

选择合适的拜访地点:

  1. 熟悉的地方:选择自己熟悉的地方进行拜访,可以增加自信并主动展示己。
  2. 四通八达的地点:选择一个四通八达、彼此互利的社交地点,如咖啡厅、茶楼等,这些地方不仅双方有利,也体现了平等和互惠的原则。
  3. 根据对象选择地点:如果拜访对象是个人或家庭,可以选择对方的居所;如果是法人单位或团体组织的有关人士,则可以选择对方的家庭或办公室。
  4. 公共娱乐场所:在一些情况下,如销售人员需与客户见面,可以选择在高尔夫球场、咖啡厅、舞会、招待会、夜总会等社交场合进行拜访。

预约与沟通:

  1. 事先预约:通过电话、邮件或当面告知的方式提前预约拜访时间和地点,并告知拜访意图。
  2. 礼貌邀约:使用礼貌语气进行电话邀约,如“王先生/小姐,本周五我将拜访贵司,是否方便带资料见面?”。
  3. 准时到达:约定的时间应尽量尊重对方的意愿,准时到达,既不要过早也不要迟到,以免给对方留下不良的印象。

注意事项:

  1. 避免打扰:了解对方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适时地给予尊重和理解,避免给对方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2. 准备礼物:准备一份精心挑选的礼物,既不过于贵重也不过于随便,展现用心。
  3. 节省客户的间:尽量选择对方方便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拜访,避免浪费对方的时间。

拜访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和意义有何差异?

拜访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和意义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预约、礼仪、称谓、见面往礼节以及拜访的目的和场合上。

  1. 预约与拜访时间
  2. 在西方国家或地,拜访通常需要提前预约,明确目的、时间和地点,并经双方商定后进行。这种做法体现了对他人时间的尊重和礼貌。
  3.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上不强调预约,尤其是在大城市中,预约现象逐渐增多。初次拜访时需写信确认,不得取消,准时赴约。

  4. 迎接与待客礼仪

  5. 西方国家的主人通常会开门迎客,脱帽并请客人落座,主人常以饮料待客征询客人意见。
  6. 中国人则可能敲门问候,询问是否有人在家,得到邀请后进入。待客一般在客厅,献茶烟是中国传统礼俗,但规矩因地区而异。

  7. 称谓与见面礼节

  8. 西方通常使用比较笼统的称谓,如“先生”或“女士”,而中国人有更具体的称谓,如“老师”。
  9. 在见面交往礼节方面,中国人喜欢点头、握手或行拱手礼,西方人觉得欠身显得自卑。拥抱礼、亲吻礼和握手礼在中国也很常见。

  10. 拜访的目的和场合

  11. 拜访可以是正式的外交访问或礼节性的拜访,也可以是个人之间的拜见。
  12. 在特定场合下,如节日、生日和重要会议,拜访具有特别的意义和重要性。

  13. 文化差异的影响

  14. 文化差异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需入乡随俗。例如,在出差拜访国外客户时,要注意不同文化背景下客户习俗,以及客户的语言表达方式,尊重客户的文化差异。
  1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初一、十五不宜拜访友及过年期间的禁忌与习俗也体现了文化对拜访行为的影响。

综上所述,拜访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和意义确实存在显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具体的礼仪和习俗上,还反映了各自的文化价值观和认知差异。